出处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4,19,共7页
Chinese Rural Economy
参考文献24
-
1付金亭,张凤莲.张学良送蒋回宁的再评析[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27(3):221-225. 被引量:3
-
2毕万闻.西安事变研究中的几个有争议的重要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2(6):148-157. 被引量:3
-
3赵全.前苏联对待西安事变问题论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0):161-164. 被引量:2
-
4刘建平.再论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3):68-72. 被引量:3
-
5祝中侠.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国际因素[J].池州师专学报,2001,15(1):79-82. 被引量:3
-
6张翼.共产国际与西安事变新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26-32. 被引量:3
-
7周循.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2):24-26. 被引量:2
-
8张友坤.西安事变的动因与影响再探索[J].山东社会科学,1999(2):76-78. 被引量:2
-
9陈铁生,张霖.共产国际反对西安事变原因探析[J].天中学刊,1997,12(S1):81-83. 被引量:2
-
10刘培平.论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J].文史哲,1997(4):81-88.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38
-
1李义彬.苏联与西安事变[J].历史研究,1993(5):124-133. 被引量:1
-
2何步兰.共产国际及苏联与西安事变[J].人文杂志,1986(6):12-17. 被引量:4
-
3毕万闻.化解深仇须挚友 携手抗日有幽囚——张学良与第二次国共合作[J].社会科学战线,1992(3):237-247. 被引量:2
-
4张魁堂.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J].近代史研究,1991(2):243-255. 被引量:14
-
5徐波.张闻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形成过程中的领导作用[J].抗日战争研究,1997(2):170-184. 被引量:9
-
6毕万闻.张学良与红军——从新发现的写给周恩来的亲笔密函谈张学良何时要与红军“合在一起干”[J].社会科学战线,1996(6):233-242. 被引量:3
-
7张文亮.共产国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33(3):7-11. 被引量:1
-
8陈鸣钟.西安事变档案资料选辑[J].历史档案,1981(1):68-80. 被引量:2
-
9张友坤.对张学良送蒋返宁的再认识[J].近代史研究,1994(1):187-201. 被引量:6
-
10杨奎松.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之解决[J].中国社会科学,1996(5):186-199.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27
-
1张广才,张呈余.张闻天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1999(3):115-116. 被引量:1
-
2焦润明.80年代以来的张学良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1(3):249-282. 被引量:4
-
3吴苗林.近十年来张闻天研究综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4):120-124.
-
4廖良初,郭燕海.近十年西安事变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06(6):191-195. 被引量:3
-
5王国宝.试析前苏联在西安事变中的利己主义[J].兰台世界(上旬),2007(04S):68-69.
-
6王萌硕,黄生秀.蒋介石解决西安事变之条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9):134-137. 被引量:1
-
7李仲明.近十年抗日战争时期重要人物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08(9):106-121. 被引量:2
-
8徐兰.浅谈张学良送蒋回宁的原因[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8(1):73-75.
-
9李丽芳,王洪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国际因素[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4):161-161.
-
10占善钦.中共与西安事变关系研究的难点热点问题[J].史学史研究,2012(4):49-5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369
-
1吴子稳,田黎,傅为忠,袁建明.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J].乡镇经济,2007,23(1):20-23. 被引量:16
-
2黄季焜.贸易自由化、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农业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1,34(z1):33-38. 被引量:3
-
3王滋芝.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消费导刊,2009,0(10):24-25. 被引量:3
-
4邵桂兰,胡新.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4-39. 被引量:21
-
5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被引量:834
-
6苏航.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内涵界定[J].生态经济,2004,20(5):37-39. 被引量:9
-
7孙林,赵慧娥.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7):46-52. 被引量:71
-
8朱晶.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与定位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9):14-19. 被引量:32
-
9李晓钟,张小蒂.粮食进口贸易中“大国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26-32. 被引量:44
-
10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结构与贡献[J].管理世界,2004,20(11):85-96. 被引量:97
引证文献59
-
1翟涛,周慧秋.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08(3):34-36. 被引量:8
-
2王汭妲,武拉平,秦应和.我国兔肉贸易分析[J].中国养兔,2011(1):30-33.
-
3王汭妲,武拉平,秦应和.我国兔皮兔毛贸易分析[J].中国养兔,2011(1):34-38. 被引量:3
-
4孙近友,唐友梅,李再祥.依靠科技调整结构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J].江苏农业科学,2004,32(6):64-66. 被引量:1
-
5刘春香,宋玉华.农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8-12. 被引量:13
-
6陈晗,张硕.Delphi中正常窗口的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5(1):41-43. 被引量:1
-
7李杏园,梅燕.从产品出口结构看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2005(2):44-49. 被引量:22
-
8史朝兴,方志权,顾海英.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流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5,21(2):74-76. 被引量:6
-
9赵一夫,田志宏,乔忠.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特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4):33-37. 被引量:16
-
10单培,梅翠.从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看我国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J].农村经济,2005(10):15-1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379
-
1何婧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态势及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0,0(1):134-135. 被引量:4
-
2张钟方,侯立军.碳减排背景下中国粮食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J].粮食经济研究,2023(2):77-91.
-
3罗丹程,张广胜,周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3):371-372.
-
4吴晓瞻,王醒宇,王欣.电子阅览室消息系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08,6(8).
-
5伍泽君.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引力模型——基于欧盟东扩前后的比较[J].现代经济信息,2008(10):111-112. 被引量:1
-
6丛静.山东省农业竞争力分析——基于波特的钻石理论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2):68-71. 被引量:2
-
7丁辉侠.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展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经济经纬,2009,26(6):38-41. 被引量:9
-
8牛艳红,王春国.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研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20-26.
-
9石洪景,黄和亮.闽台农业及农业技术合作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5):1233-1237. 被引量:1
-
10罗小凤,钟诚.当代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6):56-62. 被引量:7
-
1成祖松.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9):7-9. 被引量:1
-
2李光辉,王丹.国际服务贸易集中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38-42. 被引量:1
-
3郭力.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4,41(5):28-32. 被引量:4
-
4司伟,周章跃.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2007(11):4-14. 被引量:31
-
5王爱虎,李燕.中非贸易发展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2012(5):78-81. 被引量:2
-
6于翠萍,韩会朝.中越贸易关系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2014,0(11):82-84. 被引量:3
-
7冯华,司光禄.商品贸易集中度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2):25-28. 被引量:3
-
8刘建江,杨晴,陈荣.美国贸易逆差的国别(地区)结构变化特征及启示——1998-2010年[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68-74.
-
9李方静.中国企业贸易类型与国际贸易集中度的关系——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3,32(11):45-49.
-
10靖飞.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38-46. 被引量: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