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乡愁乌托邦的文化基础——“美好生活”建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被引量:15

The Cultural Basis of the Nostalgic Utopia: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ood Lif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同世界"、"桃源理想"和"净土信仰"分别代表了中国以儒、道、释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于"美好生活"的理论设想。它们是中国文化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真诚信仰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决心。虽然这些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局限性,但其中也蕴含了很多超越具体时代的哲学智慧,如"大同世界"中的"天下为公"理念、"桃源理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净土信仰"中对于"美好生活"的浪漫想象及其在净化社会风气中的积极价值等。这些理论用一种"乡愁乌托邦"的方式引领我们的古人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一度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它们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的学说,关于"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思想,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等理论都存有很多共鸣之处。
作者 何艳珊 He Yanshan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9,共8页 National Art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与批评形态研究"(15ZDB02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何艳珊,博士,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特聘教师。
  • 相关文献

共引文献1369

同被引文献304

引证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