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寒热错杂证之研究
被引量: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伤寒论》十个寒热错杂方证为基础,筛选出历代医著中此类方案及现代寒热错杂证证治验案140余首,以统计学方法为主,对寒热错杂证的征候特点、证的构成与病变核心予以深入阐述。
作者
若秋
刘渡舟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2-24,共3页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寒热错杂证
伤寒论
研究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6
引证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182
同被引文献
266
1
田帝,王垂杰.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腹泻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11):222-224.
被引量:21
2
刘元发.
生命——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J]
.体育与科学,1983,4(6):40-43.
被引量:2
3
陈小野,周永生,樊雅莉,张宇鹏,蒋小丽,邹世洁,崔成德,乔文彪,邵德彬,王丽芳,王肃.
大鼠虚寒证模型的研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1,9(3):155-159.
被引量:45
4
李恒超,陆传荣.
《伤寒论》郁证证治初探[J]
.河南中医,1994,14(2):69-71.
被引量:3
5
祝捷,李宇航,王庆国,王琦,曾海枝.
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35-337.
被引量:83
6
唐旭东.
董建华“通降论”学术思想整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2):45-48.
被引量:90
7
林燕,孟涛,王文姮,田德禄,王新月.
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特点与温清并用方剂解析[J]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24-1425.
被引量:4
8
陈明.
李乾构教授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
.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0):4-4.
被引量:27
9
姜守军,尚炽昌.
《伤寒论》治利大法述要[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11(4):6-8.
被引量:1
10
冯静克.
《伤寒论》寒热错杂证及其辨证治疗规律[J]
.中医研究,2006,19(5):13-1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3
1
马永琦.
《伤寒论》下利治法探讨[J]
.现代中医药,2006,26(3):42-43.
被引量:3
2
盛丽.
消渴应重视寒热错杂证[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26-126.
被引量:2
3
胡刚,赵宇明,康相彬.
脾胃生理病理与寒热错杂证关系的探讨(续完)[J]
.内蒙古中医药,1999,18(1):39-39.
4
曹恵彬.
浅析寒热错杂证[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37-139.
被引量:5
5
张北华,唐旭东.
仲景经方在寒热错杂证中的临证运用思路[J]
.四川中医,2012,30(3):41-43.
被引量:7
6
宋捷民,洪寅,钱旭武,周尧,滕晔,刘梦婷.
寒热错杂证模型建立及附子、黄连对其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2):22-24.
被引量:2
7
宋捷民,钱旭武,滕晔,周尧.
“寒热并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39-41.
被引量:10
8
袁润,吕新亮.
封髓丹的应用举隅[J]
.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0):50-51.
被引量:1
9
崔民英,朱智耀,耿建国.
耿建国寒热辨证经验举隅[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5):617-619.
被引量:7
10
马祥雪,王凤云,唐旭东.
从寒热并用理论探讨慢性胃肠疾病的辨治[J]
.中医杂志,2015,56(24):2125-2127.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182
1
黄维芳,刘丽芳,范洪桥,凌洁,谭程丹.
刘丽芳教授运用“消”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经验研究[J]
.陕西中医,2020,41(3):371-373.
被引量:23
2
李岩,王俊惟,刘艳华.
经方寒热并用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初探[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3):116-118.
被引量:1
3
迟莉丽.
从脾胃病谈寒热错杂辨证及寒热并用法[J]
.新中医,2009,41(10):110-111.
被引量:6
4
刘玉良.
寒热真假证候的鉴别研究琐谈[J]
.河南中医,2010,30(12):1152-1154.
被引量:9
5
张成铭.
论寒热并用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7-9.
被引量:4
6
庄扬名,栗德林.
栗德林教授论治痞满经验总结[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0):190-192.
被引量:3
7
林敏,康年松,马伟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25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2):123-123.
8
庞志勇,胡培森.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36例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39-39.
被引量:3
9
李同享,薛西林.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证治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242-1243.
被引量:7
10
王江,周永学,谢勇波.
基于寒热并用配伍原则探讨慢性消化性溃疡的辨证施治[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75-77.
被引量:7
1
吴坚.
《伤寒论》寒热错杂证辨析[J]
.中医函授通讯,1994,13(3):10-11.
2
胡刚,赵宇明.
脾胃生理病理与寒热错杂证关系的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1998,17(4):33-34.
被引量:8
3
杨辰华.
伤寒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用药特色[J]
.国医论坛,1998,13(5):8-8.
陕西中医
199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