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9-399,共1页
Chinese Jouranl of Endemiology
同被引文献32
1 刘建忠,齐庆杰,盛军杰,任强,张淑新,曹欣玉,周俊虎,岑可法.燃煤高温固氟工艺和添加剂的实验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7):227-230. 被引量:11
2 虞江萍,冯福建,王五一,雒昆利,陈代忠,白广禄,李跃,郑来义,白爱梅,李英.燃煤氟中毒地区民用高氟煤的氟释放规律[J] .环境科学,2004,25(5):43-46. 被引量:8
3 吴代赦,郑宝山,唐修义,王燕,刘晓静,胡军,Finkelman RB.中国煤中氟的含量及其分布[J] .环境科学,2005,26(1):7-11. 被引量:54
4 代世峰,任德贻,马施民.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起因新解[J] .地质论评,2005,51(1):42-45. 被引量:42
5 郭英廷,侯慧敏,李娟,常江林.煤中砷、氟、汞、铅、镉在灰化过程中的逸散规律[J] .中国煤田地质,1994,6(4):54-56. 被引量:29
6 郑宝山,吴代赦,王滨滨,刘晓静,王明仕,王爱民,肖桂森,刘普高,Finkelman Robert.导致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4):468-471. 被引量:28
7 齐庆杰,吴宪,刘建忠,郝宇,周俊虎,岑可法.煤燃烧氟析出特性与影响因素试验(Ⅰ)[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4):465-468. 被引量:15
8 陈世清.石灰拌煤降低室内空气氟和二氧化硫含量的实验探讨[J] .中国地方病防治,1997,12(1):36-37. 被引量:13
9 林美琪 闵冬 谢小毛.石灰代粘土制作型煤降低空气氟污染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5,10:292-293.
10 Zheng B S, Ding Z H, Huang R G, et al. Issues of health and disease relating to coal use in southwestern China [ J ]. Int J Coal Geol, 1999, 40:119-132.
1 刘海波,陈平.十堰市环境氟监测及降氟效果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1):984-984.
2 郑长新,阮凤荣.低钙透析液在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22):42-42.
3 徐春蓓,吴雅文,宋丽,王伟.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群摄氟量与尿氟的关系[J] .中国地方病防治,1999,14(1):36-36.
4 安冬,何光煜,胡小强,高儒清,高再房.煤烟污染型砷氟联合中毒[J] .贵州医药,1992,16(1):1-5. 被引量:16
5 张华,蔡黔华,方世杰,周琳业,陈绪光,陈怀亮,殷树生.贵州省少年儿童氟骨症流行因素调查[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7,16(1):1-4. 被引量:9
6 陈宏钧,黎华钧.炉灶使用与降氟效果五年动态监测报告[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7,16(2):99-100.
7 周启华,陈增策,李玉纯.滇东北煤烟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J] .数理医药学杂志,1993,6(1):92-93. 被引量:5
8 樊天柱,曹亚军.坚持推广使用降氟炉 巩固改炉降氟成果[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6):100-101.
9 何欣.尖山社区1989~1998年高血压、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监测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4):182-182. 被引量:2
10 吴廉,唐圣智,龚新国,黄文耀.改水除氟效果三年动态监测分析[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7,4(11):34-3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