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
2001年第5期45-46,共2页
China Township Enterprises
同被引文献6
-
1李文鹣,孙林杰,谢刚.借鉴国际经验 透视我国政府在中小企业产学研中的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4):67-71. 被引量:23
-
2马宁,王立.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23(B12):244-248. 被引量:56
-
3王宏起,王雪原,王珊珊.产学研联盟:黑龙江省自主创新的重要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6(4):16-18. 被引量:18
-
4詹洪春.集群化产学研对接的核心.医药产业资讯,2005,(05).
-
5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6严会超,吕建秋,王红,姜峰,刘卫民.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1):119-121. 被引量:13
-
1曹勇,赵莉.中小企业产学联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3):158-161. 被引量:4
-
2张作鹏.产学联手叩知识经济之门——从复旦与新黄浦集团的联合说起[J].经济时刊,1998(6):7-8.
-
3刘康祖.产学联合 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J].上海改革,1997(8):39-39.
-
4王刚,裴劲松,陈曦.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创新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68-72. 被引量:2
-
5唐荣君.大扶贫大数据背景下贵州中小企业产学联合的现状[J].企业技术开发,2017,36(1):95-97. 被引量:1
-
6杨晓玲,刘正宜.浅谈我国沿海发达省市产学联合的几点经验[J].经济师,2004(9):268-269.
-
7宁滨.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9(1):6-10. 被引量:51
-
8方阳春,黄太钢,薛希鹏,李帮彬.国际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系统培养经验借鉴——基于美国、德国、韩国的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S1):230-235. 被引量:26
-
9日立与中国高校产学联合[J].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4(11):43-43.
-
10宋瑞琪.产学联合走活五厂一盘棋[J].前线,1997(6):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