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1年第3期117-120,共4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34
-
1嵇飞.赫德森对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批评[J].国外理论动态,2008(11):19-25. 被引量:3
-
2迈克尔·赫德森,嵇飞.赫德森论如何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J].国外理论动态,2008(11):26-33. 被引量:3
-
3刘军宁.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从哈耶克到中国[J].开放时代,1998(4):29-33. 被引量:6
-
4马荣华,曾子瞻.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趋势研究:金融制度变迁的视角[J].特区经济,2004(11):186-187. 被引量:2
-
5高放.没有自由就没有社会主义——关于自由与社会主义的学术通信[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1):76-84. 被引量:4
-
6冯亚东,胡东飞.犯罪既遂标准新论——以刑法目的为视角的剖析[J].法学,2002(9):37-41. 被引量:31
-
7王覃刚.中国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逻辑及障碍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3):15-21. 被引量:28
-
8程巍.朝圣山学社与“辉格党人的历史学” ——评哈耶克编《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J].中国图书评论,2006,29(1):20-24. 被引量:3
-
9廖和平.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观探析[J].兰州学刊,2006(2):126-130. 被引量:4
-
10杨红霞.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拓展——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1):96-100.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18
-
1崔希福.社会制度变迁规律新论——唯物史观的视野[J].江西社会科学,2006,26(2):108-112. 被引量:4
-
2李静蓉.高等教育自发秩序:混乱之源还是自发有序[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7):44-48. 被引量:4
-
3陈文军.哈耶克“自发秩序”新探[J].齐鲁学刊,2007(4):136-138. 被引量:2
-
4李静蓉.基于多元秩序理论的高等教育秩序观[J].辽宁教育研究,2007(9):17-19. 被引量:1
-
5李静蓉.高等教育自发秩序:建构还是控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831-836. 被引量:4
-
6姚志伟,李庚跃.对哈耶克法学思想的二点反思[J].理论界,2008(2):108-109. 被引量:2
-
7田婷君.银行制度趋向综合化——政府和市场共同促使制度变迁[J].市场周刊,2006,19(11):117-118.
-
8刘仁营,裘白莲.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域下的世界经济危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52-56. 被引量:1
-
9刘仁营,裘白莲.马克思的“种族”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种历史观视角的比较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0-35. 被引量:1
-
10倪稼民.在自由与制度的张力中看待人的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2010(5):29-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3
-
1汪冰.谁的自由?如何实现?——读《自由秩序原理》[J].学术界,2006(6):291-296.
-
2雷智宏,孙景建,马莉.正义的实现——浅谈庞德和哈耶克法学的正义观[J].天府新论,2007(B12):232-233.
-
3吴婷婷,阎更法.哈耶克演进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43-46. 被引量:1
-
4陈梦稀,谭敬德.建构主义知识观视野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4):124-127. 被引量:11
-
5王芹.论边远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9):258-261. 被引量:4
-
6余中明.学术文章应注意用词用语的准确性[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1(5):68-70.
-
7蔺艳娥.知识观的转型与成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10(12):150-153. 被引量:2
-
8马廷奇,张应强.学习自由的实现及其制度建构——兼论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1,32(8):50-54. 被引量:28
-
9邓集文.试论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价值逻辑[J].学术论坛,2011,34(9):41-45. 被引量:2
-
10李可.哈耶克规则进化命题中的几对矛盾[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1):27-37.
-
1谢腾云,伍俊斌.浅析哈耶克的自由观[J].时代法学,2002(S2):104-105.
-
2孟庆龙.哈耶克对唯物史观的误读及其辨误[J].哲学研究,2016(1):97-101. 被引量:2
-
3高景柱.价值多元论、社会整合与重叠共识——兼论格雷对罗尔斯的批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48-52. 被引量:7
-
4张静.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权利理论——以约翰·格雷对正统自由主义理论的批判为视角[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68-71.
-
5孙旭鹏,王樱霖.约翰·格雷的“权宜之计”及其局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6):88-93. 被引量:1
-
6徐木兴.多元抑或自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思想述评[J].求索,2011(3):128-130.
-
7叶立高.对哈耶克“自生自发”社会秩序原理的几点认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12):7-10.
-
8王嘉军.存在、异在与他者——论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存在论艺术观的批判和超越[J].文艺研究,2013(6):48-56. 被引量:6
-
9萧汉明.医《易》会通与文化进化论──与李申兄再商榷[J].周易研究,1997(1):73-84. 被引量:1
-
10姜英英,任晓刚.矛盾分析法在卢梭自由平等学说中的运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4):6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