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代十国的温李、贾姚诗风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处于唐宋两大诗歌高峰之间的五代十国诗,在诗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五代学温的新变,体现着五代诗歌出唐入宋的倾向:于古、近两诗体更倾重近体;清两种风格更倾重清丽、清拔,不力求幽隐而追求通浅,也更加注重抒写对现实的主观感受。而追踪贾姚的一派诗发生了避岛诗之短、扬岛诗之长,由重学贾岛转为重学姚合,诗风趋于平润,又由重学姚而进一步趋近宗白的新变.
作者
贺中复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阴山学刊》
1996年第1期7-15,共9页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五代十国时期
诗歌
诗歌风格
温庭筠
贾岛
李商隐
姚合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96
1
张震英.
姚贾定交考论[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4):39-41.
被引量:4
2
刘宁北.
“求奇”与“求味”——论贾姚五律的异同及其在唐末五代的流变[J]
.文学评论,1999(1):91-100.
被引量:9
3
袁文丽.
晚唐诗人内向心理探因[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4):50-54.
被引量:2
4
陈铭.
晚唐诗风略论[J]
.浙江学刊,1986(3):52-57.
被引量:2
5
谷玛利.
姚、贾诗异同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4(4):60-62.
被引量:2
6
许总.
论“贾姚体”[J]
.中国文学研究,1995(1):37-43.
被引量:4
7
徐希平.
“武功体”价值新探——兼论姚贾诗派心理定势及内部差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3(4):73-80.
被引量:1
8
信应举.
关于姚合的籍贯问题——兼与吴企明先生商榷[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1(3):56-59.
被引量:1
9
郭文镐.
姚合仕履考略[J]
.浙江学刊,1988(3):45-51.
被引量:2
10
傅璇琮.
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
.文学评论,1982(3):76-8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4
1
沈文凡,周非非.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综述[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4-132.
被引量:7
2
何婵娟.
南唐诗歌初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56-60.
被引量:1
3
周蓉.
唐末江南诗人群的师承交游与创作的趋同化[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0(5):22-27.
4
吴在庆.
晚唐五代诗歌及其研究述略[J]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3):24-3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孙大军.
论杜牧的山水诗及其援道入儒心态[J]
.巢湖学院学报,2007,9(1):85-88.
被引量:1
2
孙大军.
论晚唐两大诗派诗人文化心态[J]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30-33.
被引量:1
3
李咏吟.
在诗史互证中显现文明的美丽——陈寅恪与钱穆诗学解释的自由意向[J]
.东疆学刊,2008,25(3):55-63.
4
邹艳.
中晚唐苦吟诗群的本色与新变--以“峭冷”诗人姚合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10):108-111.
5
邹艳,徐勇.
“峭冷”诗人“清峭”诗——兼论姚合诗歌对中晚唐苦吟诗风的创新[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4):64-66.
6
崔瑞萍.
《劳氏碎金》失收劳权题跋辑补[J]
.文献,2010(4):89-93.
被引量:1
7
王景凤.
近二十年姚贾诗派研究综述[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7-70.
8
张明华,袁贝贝.
唐代分题诗初论[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8-64.
9
王茹.
从朝省诗看姚合的盛唐情结[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7):40-43.
被引量:1
10
吳世民.
唐進士費冠卿山居考[J]
.古籍研究,2018(2):25-33.
1
时俊静.
再议易安词的风格[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85-88.
被引量:2
2
慈波.
论温庭筠的边塞诗[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98-100.
被引量:1
3
陈刚.
浅谈鲍照赋的思想情感[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68-69.
4
郜元宝.
谁为厉阶,孰知之乎?[J]
.书屋,2002(11):20-22.
5
彭万隆.
逸韵流风 踵唐启宋──五代诗歌的艺术特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2):36-41.
6
一直.
文章应“四清”[J]
.应用写作,2003(3):44-44.
7
杨秀洪.
五代诗歌的艺术特色[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87-90.
8
陈晓云.
姚鼐的诗刍议[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2):89-92.
9
雷磊.
明代六朝派的演进[J]
.文学评论,2006(2):76-86.
被引量:27
10
曹巧云.
重学《雷锋日记》[J]
.当代老年,2014(6):56-56.
阴山学刊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