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食用菌》
2001年第4期31-31,共1页
Edible Fungi
同被引文献34
-
1张长青,王红英,张建民,范谋春.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种菌丝培养特性[J].食用菌,2004,26(4):8-9. 被引量:10
-
2池惠荣,高春燕,王朝江.不同培养料对白灵菇生长发育、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4,8(2):70-73. 被引量:5
-
3刘明德.白灵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青海农技推广,2004(3):46-46. 被引量:1
-
4茅盛浩.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食用菌,2004,23(5):29-30. 被引量:4
-
5蒋运停,赵海鹏.不同培养料栽培白灵菇技术[J].食用菌,2004,26(5):19-19. 被引量:3
-
6陈彦卿,李宗宝,何迎春.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厦门科技,2004(5):60-62. 被引量:7
-
7张松,鲍倩慧,徐嘉敏,朱洁华.刺芹侧耳生长条件和栽培特性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1):35-39. 被引量:2
-
8黄河.白灵菇的生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5(2):27-27. 被引量:1
-
9张红伟,董卫华.高温白灵菇天山619菌株选育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5,24(3):20-21. 被引量:2
-
10彭冬祥.南方栽培白灵菇适宜区域及技术要点[J].中国食用菌,2005,24(3):42-4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5
-
1王振河,王斌,窦艳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4,33(7):60-62. 被引量:2
-
2王振河,汤菊香,窦艳萍.白灵菇化学保鲜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829-829. 被引量:2
-
3王振河,申进文,王斌.白灵菇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J].土壤肥料,2005(4):56-58. 被引量:3
-
4徐彦军,樊卫国,刘碧荣,佘冬芳.白灵菇栽培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24-1025. 被引量:7
-
5王利,王峰.不同基质对圆菇温室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04-4505.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谷延泽.林下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12):29-30. 被引量:3
-
2孟伟,唐平.白灵侧耳人工试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3):42-43.
-
3徐彦军,樊卫国,刘碧荣,佘冬芳.白灵菇栽培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24-1025. 被引量:7
-
4刘平挺,樊卫国,徐彦军,佘冬芳,孙英杰.白灵菇研究进展[J].种子,2007,26(5):55-58. 被引量:8
-
5王振河,王斌,武忠伟,赵现方.31个白灵菇菌株的培养特性及亲缘关系初探[J].食用菌,2007,29(3):20-22. 被引量:10
-
6曹玉锦,赵民安,王晓军.采用一种简易气升式反应器生产阿魏菇液体菌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03-9504. 被引量:1
-
7徐辉,陈恒雷,曾宪贤,凌海秋,武宝山.阿魏菇工厂化生产参数优化研究[J].种子,2008,27(2):66-69. 被引量:1
-
8黄金树.金针菇塑料袋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25(10):46-47. 被引量:1
-
9陈宝东.蓟县白灵菇日光温室标准化袋栽技术要点[J].天津农林科技,2014(3):23-25.
-
10胡宏伟.林下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5,38(8):41-41. 被引量:1
-
1周河.白灵菇及其栽培技术[J].致富之友,2000(10):23-23. 被引量:1
-
2吴加全,唐杏芬,潘荟巧,陆华都,陆飞.南方桑枝反季节栽培秀珍菇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14-114.
-
3秋冬季节利用温室栽培鸡腿菇技术[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6,0(1):21-21.
-
4孙少龙.鸡腿菇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8(7):37-37.
-
5慧可.滑菇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4(4):17-18.
-
6秋冬季节利用温室栽培鸡腿菇技术[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6,0(2):25-26.
-
7王敏强,米青山.大田鸡腿菇生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7):12-12.
-
8卢婉娟,刘招龙.稻草栽培白阿魏蘑的高产配方试验[J].食用菌,2002,24(1):21-22. 被引量:1
-
9陈熔.夏季平菇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8):43-44.
-
10张兴长.稻草栽培黑木耳技术[J].闽东农业科技,2000(1):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