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旱作良种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8-158,共1页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1张助群.水稻旱作优良品种——旱72[J].新农业,1991,0(9):17-18.
-
2黄小兰,薛林,陈国清,陆虎华,印志同,石明亮.早熟高产多抗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2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1):26-27.
-
3赫明涛,王军,水玉林,张明.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2号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4(7):26-26.
-
4刘培玉,张振攀.苏玉糯2号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4):151-151.
-
5郭国锦,卢华兵,吕桂华,徐秀红,陈合云,杜龙岗.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糯玉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0(10):128-129. 被引量:14
-
6张沛敏,邵林生,王俊花,闫建宾,张雪彪,王瑞钢,庞旭,梁海英.甜糯18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4):502-504. 被引量:5
-
7糯玉米新秀——禾盛糯1512[J].乡村科技,2012(3):6-6.
-
8吴东平,何松银,陈船福,王华,刘勇.鲜食糯玉米品比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5(2):86-87. 被引量:3
-
9胡加如,陆虎华,薛林,陈国清,黄小兰,石明亮,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密度对苏玉糯2号鲜穗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26(3):56-58. 被引量:1
-
10高原.美国多花黑麦草[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0,0(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