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非裂谷系中的转换带及其与裂谷中油气勘探的关系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引言自从发育于冲断带中的连杆断层系的概念应用于引张地区,以及由地震反射调查所提供的大量高质量地下资料以后,我们对裂谷的了解就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野外填图、钻井、重力资料和地震资料证实,裂谷几何形态沿走向,特别是为半地堑不对称交替时有显著变化(Rosendahl,1986)。这些变化是通过横断层、转换断层或转换带来完成的。这些构造特征可用于将裂谷分为分离盆地和次盆地。
作者
C.K.Morley
李士范
出处
《海洋地质译丛》
1991年第2期68-78,共11页
关键词
裂谷系
转换带
石油
天然气
勘探
分类号
P618.130.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50
1
窦立荣,王建君,程顶胜,Ernest N.T.RUBONDO,Robert KASANDE.
乌干达Albertine地堑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勘探潜力[J]
.地质学报,2004,78(4):506-506.
被引量:7
2
窦立荣.
苏丹迈努特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24(1):50-57.
被引量:61
3
刘德来,王伟,马莉.
伸展盆地转换带分析──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J]
.地质科技情报,1994,13(2):5-9.
被引量:56
4
Masse.,P,荣志道.
东非裂谷的构造和沉积演化[J]
.石油参考资料,1989(1):15-22.
被引量:2
5
胡望水.
裂谷盆地转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国外油气勘探,1994,6(2):145-154.
被引量:20
6
胡望水,王燮培.
松辽盆地北部变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15(2):164-172.
被引量:63
7
王风华,李荣权.
构造转换带精细研究及非构造油气藏勘探[J]
.新疆石油地质,2006,27(2):178-180.
被引量:7
8
张亚敏,陈发景.
穆格莱德盆地构造调节带与勘探前景[J]
.中国石油勘探,2006,11(3):79-83.
被引量:7
9
W.Bosworth,陶玲玲.
构造对大陆裂谷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J]
.海洋地质译丛,1996(3):65-76.
被引量:3
10
汪望泉,窦立荣,樊太亮,李志,张占敏.
中非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J]
.新疆石油地质,2007,28(3):387-39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4
1
熊伟.
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调节构造分析[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6):23-25.
被引量:11
2
赵伟,韩文明,胡滨.
东非裂谷Tanganyika地堑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分析[J]
.中国地质调查,2016,3(1):14-19.
被引量:10
3
刘子漩,吴冬.
断陷盆地构造转换带对砂体分布影响研究[J]
.复杂油气藏,2016,9(1):17-21.
被引量:8
4
赵伟,韩文明,胡滨,陈经覃.
东非裂谷Albertine地堑石油地质条件和成藏规律[J]
.四川地质学报,2016,36(2):275-279.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渠芳,陈清华,连承波,郝志伟,张军涛.
黄骅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系统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5):7-10.
被引量:17
2
孙思敏.
东濮凹陷调节构造特征[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2):38-41.
被引量:14
3
赵丽平,张福利,孙宗新,段元成.
歧口凹陷与车镇凹陷油气勘探潜力比较研究[J]
.石油仪器,2008,22(2):69-71.
4
朱海龙,杜威,李晓庆.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大王庄缓坡带同生断层与油气聚集[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29-33.
被引量:7
5
张林,吴智平,李伟,吴晓光,贾海波.
济阳坳陷伸展背景下的变换构造研究[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2,36(1):24-31.
被引量:14
6
陈刚.
济阳坳陷断块油藏构造特征[J]
.煤炭技术,2012,31(10):139-141.
7
杨梅.
分频能谱技术在薄互层储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以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沙二段滩坝砂岩为例[J]
.油气地球物理,2014,12(2):49-52.
8
路成,李晓剑,路顺行,刘德智,贾凡建.
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背斜核部露头构造样式研究[J]
.地质学刊,2015,39(2):211-217.
被引量:3
9
石泉清.
大王庄鼻状构造沙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6(6):244-244.
被引量:1
10
徐剑春,吴成平,王鑫,吴云.
南黄海海域生储盖层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J]
.中国地质调查,2017,4(5):60-65.
被引量:2
1
凯贝迪,马林.
东非裂谷系的近期地震活动性及其含义[J]
.地震科技情报,1993(8):35-36.
2
Kampunzu,A.B.,Mohr,P,曲燕.
东非裂谷系的构造岩浆演化及岩石成因[J]
.世界地质,1991,10(1):141-142.
3
Fekadu Kobede Ota Kalhánek,远声.
东非裂谷系和红海南部一带b值的时空变化[J]
.地震地质译丛,1995,17(2):19-25.
4
Asfaw,LM,傅征祥.
东非裂谷系中一个场地的地震危险分析[J]
.地震科技情报,1993(8):30-33.
5
Tesse.,F,吴友能.
南极罗斯海裂谷系的构造,地质演化及其与北美盆—岭区,东非裂谷系的对比[J]
.海洋地质,1994(3):39-44.
6
陈曦,温志新,张光亚,王兆明,宋成鹏.
东非裂谷系西支构造样式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地质科学,2017,52(2):407-415.
7
Scho.,CA,马忠福.
东非裂谷系Malawi湖三角洲——地震特征及其勘探意义[J]
.海上油气译丛,1996(3):1-23.
8
许志刚.
东非裂谷系西支中南段Karoo地层分布特点与勘探前景[J]
.吉林地质,2014,33(1):14-19.
被引量:7
9
赵喆,陆如泉,李宏伟,王天娇,胡菁菁.
2013年全球常规油气勘探特点及趋势[J]
.国际石油经济,2014,22(8):41-47.
被引量:4
海洋地质译丛
199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