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汉语同义词“岛”“屿”辨析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古至今,"岛-屿"就被视作一组同义词,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却极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通过将古汉语词汇中"岛""屿"二词进行同义辨析,对"岛""屿"二词在词义起源、发展及具体运用之间的差异作一个较为清晰的描绘,并据此对现代语言运用中二者的相关疑问作尝试性解答。
作者
袁泉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6期27-29,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古汉语
同义词
“岛”
“屿”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殷宏雁,郭伦.
古汉语专书同义词、反义词研究方法的异同[J]
.新闻爱好者,2010(10):57-58.
被引量:1
2
杨荣祥.
古汉语同义词辨析的途径--以“制”“度”为例[J]
.语文研究,2010(1):28-34.
被引量:1
3
李素琴.
先秦同义词“言”、“语”辨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64-6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符淮青.
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J]
.中国语文,2000(3):221-227.
被引量:26
2
蒋绍愚.受事主语句的发展与使役句到被动句的演变[C]//意义与形式--古代汉语语法论文集.Lincom Europa,2004.
3
宋永培.《左传》"度"、"制"、"法"、"量"、"守"的联系与内涵[C]//汉语史研究集刊:4辑.成都:巴蜀书社,2001.
4
杨荣祥.从《世说新语》看汉语同义词聚合的历史演变[C]//国学研究:9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王力.《同源字典》(493页).
6
《经典释文》.
7
《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顾颉刚.《论今文尚书著作年代书》,见《古史辨》第1册,中华书局,1955年.
9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0
杨荣祥.《<世说新语>中的反义词聚合及其历史演变》,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同被引文献
10
1
张振兴.
闽语特征词举例[J]
.汉语学报,2004(1):8-15.
被引量:18
2
李德霞.
17世纪初荷兰在福建沿海的骚扰与通商[J]
.海交史研究,2004(1):59-69.
被引量:2
3
郑海麟.
鞠德源著《钓鱼岛正名》举正[J]
.海交史研究,2013(1):1-13.
被引量:4
4
刘江永.
历史文献记载中的钓鱼岛[J]
.世界知识,2011(4):26-29.
被引量:6
5
廖大珂.
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琉球国图》[J]
.南洋问题研究,2013(3):73-86.
被引量:2
6
万明.
明代历史叙事中的中琉关系与钓鱼岛[J]
.历史研究,2016(3):77-96.
被引量:10
7
陈小法.
钓鱼岛记载始出文献之研究综述[J]
.浙江社会科学,2016(12):121-126.
被引量:1
8
栗建安,羊泽林,李榕青,林雪铭,杨贵妹,廖富魁,平力,牛楠楠,方方,黄丽群,陈浩,阮永好,邱涌添.
漳浦县菜屿列岛沉船遗址出水文物整理简报[J]
.福建文博,2013(3):2-8.
被引量:6
9
张振兴.
地名用字及相关问题[J]
.方言,2021,43(2):134-142.
被引量:8
10
詹卫东,郭锐,常宝宝,谌贻荣,陈龙.
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的研制[J]
.语料库语言学,2019,6(1):71-86.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
2
1
陈馨雨,尚凡钰.
浅论“屿”[J]
.汉字文化,2023(S01):246-248.
2
黎周佳.
探究地名用字“屿”[J]
.西部学刊,2024(8):72-75.
1
张金玲.
竖起心灵的耳朵[J]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14(11):54-54.
2
张倩.
细微之处见差异[J]
.中考金刊,2006(4):26-27.
3
薛秋昌,连永平.
「準備」、「用意」和「支度」[J]
.考试周刊,2010(15):29-30.
被引量:1
4
周童瑜.
穿越从句“迷宫”:what VS that[J]
.求学(理科版),2015,0(2):45-46.
5
孟卫东,潘天俊.
“形似而神非”的物理问题(6)[J]
.高中数理化,2012(19):32-33.
6
刘晓静.
浅谈东汉“绿”义场之使用[J]
.兰台世界(下旬),2012(8):64-65.
被引量:1
7
孟卫东,潘天俊.
“形似而神非”的物理问题(5)[J]
.高中数理化,2012(17):28-30.
8
孟卫东,潘天俊.
“形似而神非”的物理问题(4)[J]
.高中数理化,2012(13):50-52.
9
樊德华.
借助成语进行古汉语词汇的教学[J]
.课外语文(下),2016,0(1):34-34.
10
韩陈其.
论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源类辨证[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8(1):63-70.
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