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高校世界遗产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探析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了世界遗产相关专业,且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呈不断扩大之势。因处于初创阶段,大多数高校在此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明显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发现并解决问题、校正不足是构建新的学科教育体系的关键。
作者
王敏
彭艳芬
机构地区
保定学院历史系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4年第3期20-23,共4页
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0年度基金项目"高校世界遗产类专业教学与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Z2010332)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世界遗产专业
硕士研究生
培养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单霁翔.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发展辩证思考-写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之际[J]
.文物,2008(3):56-69.
被引量:9
2
刘红婴.世界遗产精神[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3.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英]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23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
2
郑晓春.《聚焦国外创新政策与法规》,《科技日报》2006年1月9日.
3
朱晓东,汪祖进.《应用4S技术实施历史建筑、古遗址、历史地区及其背景环境的监管》,《中国文物报》2006年1月13日第5版.
4
李政道.《展望21世纪的科学发展前景》,(21世纪100个科学难点》(导言),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共引文献
8
1
郑子良,刘禄山.
文化遗产保护学刍议[J]
.东南文化,2010(5):7-11.
被引量:5
2
朱晓丽,张春新,吴中福.
“数字拓片”构想及实验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82-88.
被引量:6
3
王明明,文琴琴.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对策研究——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供求分析[J]
.东南文化,2012(3):61-64.
被引量:3
4
党志刚.
中国文化遗产领域应用型科研特征与问题分析研究[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6(2):83-88.
被引量:1
5
赵强.
澳门地区文化遗产科技保护的问题、对策与前景[J]
.科技传播,2021,13(24):128-130.
6
刘建成,肖林芝,向丹丹.
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联动互促机制探讨[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37(4):52-58.
被引量:4
7
费智涛,郭小东,王志涛.
多源异构数据环境下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图构建方法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4):700-709.
被引量:5
8
王有为.
浅谈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以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为例[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4(1):23-3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
1
卜海燕,李春英.
“世界遗产与民族文化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2):43-44.
被引量:2
2
张舒.
杭州西湖“世遗时代”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探究[J]
.杭州文博,2014(1):45-4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陈艳.
世界遗产宣教:发展历程、现状及方向浅析——兼论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世界文化遗产宣教工作[J]
.中国文化遗产,2020,0(1):73-7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卢嘉新,甘萌雨,李美秀.
基于文本分析和扎根理论的庐山旅游形象研究[J]
.林业与生态科学,2020,35(4):449-455.
被引量:11
2
李贵清,张朝枝.
世界遗产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与形成机制[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8(1):30-36.
被引量:3
3
周小凤,张朝枝.
遗产化对社区青年人遗产认同的影响——以元阳梯田遗产地为例[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4,9(2):36-44.
被引量:1
1
罗赟星,韩海姣,毛亚男.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脑科学为例[J]
.西北医学教育,2016,24(3):407-409.
被引量:3
2
石晶,修光利.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4):15-19.
被引量:7
3
李兰,吴启南.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
.企业导报,2010(12S):223-225.
被引量:3
4
张弛.
湖北省属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及质量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2):119-121.
5
黄佳彦.
论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
.大众商务,2010(10):149-150.
被引量:3
6
王宇杭.
理工类院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2-13.
7
宋英兰.
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
.商情,2009(5):54-54.
8
范孟豹,李威,王禹桥,曹丙花,杨雪锋.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85-87.
被引量:4
9
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科教育体系而奋斗——学科教育五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教育学报,1999(10):1-5.
10
李认英.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J]
.学周刊(中旬),2013(1):76-77.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