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特征与功能
被引量: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校园文化特有构成因素的高校学生社团,以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认真研究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特征和功能,对做好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
雷建民
机构地区
泰安师专团委
出处
《泰安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Journal of Taian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
社团分类
社团特征
社团功能
信仰型社团
学术型社团
自发性
灵活性
广泛性
分类号
G645.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43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172
参考文献
4
1
俞国良.校园文化导论,1991.
2
史华楠;周文建;张成铭.校园文化学,1993.
3
陶国富.大学校园文化,1993.
4
庄国波.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1):34-39.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9
1
阮永福,成守允.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体育小群体文化变迁的研究[J]
.运动,2012(8):75-77.
2
蒋礼文.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初探[J]
.理论界,2006(1):123-124.
被引量:3
3
曹仁清.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6(32):180-181.
4
周兴惠,任斌.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引导[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6):115-118.
被引量:2
5
余小吉.
高校学生组织的困境与出路[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14):20-22.
6
孔祥鹏,刘丹丹,马宁宁,陈蕊,房竣.
消极后进型群体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6):22-23.
7
顾井清,王中教.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12-114.
8
郑豪杰.
多元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及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
.广东教育(职教),2023(10):57-59.
9
黎万和,胥宗勇,王德平.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及对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79-181.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43
1
马木提江.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S1):180-181.
被引量:31
2
王向东,李梦义,马宝玲,茹洪利.
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及管理[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4):73-74.
被引量:44
3
张琴.
论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及管理[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88-90.
被引量:10
4
徐治初,韩天莹.
浅谈高校学习型社团的构建[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7):80-83.
被引量:7
5
杨宝忠.
论学生社团的功能[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4):68-70.
被引量:21
6
李卫东.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8):146-148.
被引量:16
7
张林,马旭东,党鹏.
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与建设[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S1):191-194.
被引量:26
8
林伟雄.
青年社会化与大学生社团结构与功能的调整[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44-48.
被引量:13
9
蔡其明.
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S1):267-269.
被引量:12
10
郑涌,黄希庭.
自我概念的结构:Ⅱ.大学生自我概念维度的因素探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5):55-60.
被引量:59
引证文献
35
1
葛爱荣,谢雪梅.
大学生自我发展研究概述[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78-81.
2
钟灵.
浅谈英语教学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J]
.科技资讯,2007,5(20):141-142.
3
李卫东.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8):146-148.
被引量:16
4
李强,史显华,周湘瑜.
浅谈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5):27-28.
被引量:4
5
刘宏山.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影响因素和失败原因[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12):74-75.
6
丁建洋.
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体发展价值的研究[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3,0(30):44-48.
被引量:14
7
刘钊.
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心理社团指导工作的思考[J]
.中医教育,2005,24(3):47-50.
被引量:3
8
楚绪朝.
试论高校学生社团的特征、积极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J]
.农业与技术,2005,25(6):186-188.
被引量:14
9
夏育林.
加强社团管理 繁荣校园文化[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2):221-222.
被引量:9
10
贾崇吉,曾凡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初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9-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72
1
林泳兵,安邦国,贾恒存.
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4(4):158-160.
被引量:1
2
李晓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发簪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网印工业,2024(6):57-59.
3
张成明.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特征及发展现状——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0(12):101-102.
被引量:1
4
彭若宇,周立峰,吴月英,姚海延,梁燕琼,赵素玲,周沅.
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标识[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9(3):238-240.
被引量:4
5
宣言,陈文娟.
基于管理学视角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新思路浅析[J]
.文教资料,2008(36):186-187.
被引量:2
6
苟小军.
学校体育社团与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J]
.搏击(武术科学),2005,2(5):63-64.
被引量:5
7
王晓娟,杨飞.
简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71-72.
被引量:2
8
陈春军,王小娟,杨建英.
体育健美社团发展模式研究初探——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
.运动,2013(6):53-54.
9
骆云.
中职学校企业化社团建设的设计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11(S1):49-51.
10
张海清,赵科.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特征与功能分析——以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18):100-102.
被引量:1
1
李茜,姜文凯.
小学社团建设再思考[J]
.赤子,2013(5):103-103.
2
孙长海,戴静,闫峰.
独立学院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
.科技风,2010(6).
被引量:1
3
张景新.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创新高校校园文化[J]
.广西教育,2015,0(27):84-85.
被引量:1
4
滕佩容.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策略[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0):129-129.
5
闫依凡,武帅,薛英杰.
浅谈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J]
.商情,2012(46):122-122.
6
林雪梅.
浅析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功能[J]
.吉林教育(教研),2010(2):39-40.
7
龚成健.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B12):208-211.
被引量:20
8
孟立东,程亚龙.
浅谈高校社团专业化的必要性[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5):90-91.
被引量:2
9
曹桂彬.
高校学术型社团引领学风建设的对策分析[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1):93-94.
被引量:1
10
项瑜.
基于学术型社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
.科技与生活,2010(11):136-136.
被引量:1
泰安师专学报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