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名老中医甄梦初肺痨脉象心得试论脉诊入门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甄梦初先生是建国以后广东省授予的第一批名老中医之一,在岭南地区享有誉名,在随父辈整理甄老遗作过程中,受益良多,现将其在痨疾中脉诊部分结合自己的学习加以讨论,探讨脉理之深奥,脉法之精妙。
作者
张曈
戴洁琛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5期365-367,共3页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脉诊
肺痨
甄梦初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41.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R256.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作者简介
张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临床方向)2010级。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1
黄丹,吴承玉.
阴阳在脉诊中的应用[J]
.吉林中医药,2010,30(1):6-7.
被引量:4
2
吴科.
脉诊入学浅识[J]
.江西中医药,2010,41(3):21-21.
被引量:1
3
陈广涛,王学岭.
脉诊古代文献的研究现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4):222-22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祝小惠,尉中民.
《金匮要略》病证脉象分析[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33-337.
被引量:3
2
王惠君.
论《伤寒论》浮脉的辨证意义[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277-278.
被引量:6
3
马小兰.
岭南医家郭元峰《脉如》学术思想诠释[J]
.中医药学刊,2005,23(4):676-678.
被引量:4
4
任辉杰,郁晓维.
《伤寒论》难辨之虚实证辨证方法浅析[J]
.中医杂志,2006,47(4):309-310.
被引量:2
5
王历.
《伤寒论》脉法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947-948.
被引量:8
6
段延萍,周杰,范晔,马赟.
《内经》、《难经》寸口脉诊法机理探析[J]
.陕西中医,2006,27(11):1448-1450.
被引量:5
7
刘艳,李毅.
初探《难经》对脉学的学术贡献[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1-3.
被引量:5
8
何绪良.
《黄帝内经》脉诊方法[J]
.光明中医,2006,21(12):17-17.
被引量:6
9
王敏,杨春萍,盛岩松.
《黄帝内经》脉诊法探析[J]
.中医药学报,2006,34(6):3-6.
被引量:7
10
曲夷.
《伤寒论》脉法权变[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3-15.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8
1
李俊莲,包根晓.
浅析蒙医问诊及脉诊学特点[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11):22-23.
被引量:2
2
李彤.
论中医脉诊之道[J]
.吉林中医药,2011,31(6):501-502.
被引量:8
3
刘文强,滕晶.
脉与症的顺逆取舍[J]
.吉林中医药,2013,33(10):984-985.
被引量:2
4
贾建义,张扬卿,傅华洲.
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关系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876-879.
被引量:8
5
赵绂诚,于晓飞,薛晓琳,吴秀艳,陈丽平,葛舰,李宁,赵燕,王天芳.
关于缓脉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专家访谈结果分析[J]
.天津中医药,2014,31(5):310-313.
被引量:6
6
赵鑫,邢永革.
《直斋书录解题》中医文献著录情况分析[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4):202-205.
7
王娜,滕晶.
各家脉学发展特点及种类[J]
.吉林中医药,2016,36(10):976-978.
被引量:7
8
潘振彬.
《伤寒论》浮脉主病辨析及其临床意义[J]
.中医药通报,2003,2(2):72-7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5
1
付文倩,齐向华.
情志脉象浅释[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129-130.
被引量:5
2
崔晓敏,宋琨,彭伟,齐向华.
从解剖角度分析寸口脉的生理变异[J]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2):91-92.
被引量:2
3
贾建义,张扬卿,傅华洲.
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关系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876-879.
被引量:8
4
李俊男,齐向华.
头痛脉象浅析[J]
.江苏中医药,2014,46(5):71-72.
被引量:3
5
赵绂诚,于晓飞,薛晓琳,吴秀艳,陈丽平,葛舰,李宁,赵燕,王天芳.
关于缓脉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专家访谈结果分析[J]
.天津中医药,2014,31(5):310-313.
被引量:6
6
陈中沛,张旗,苟春雁,张西俭.
脉诊与辨证(二)[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860-862.
被引量:2
7
刘佳,汪南玥,于友华.
沉脉主病及标准化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6):716-718.
被引量:2
8
滕晶,吴晓迪,王宜艳.
情境认知视域下“系统辨证脉学”临床实训课程设置与实践[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5):951-953.
被引量:8
9
滕晶,张晶,齐向华.
现代多学科视角下中医脉诊信息表达的诠释[J]
.中医杂志,2014,55(22):1894-1896.
被引量:8
10
麦舒桃.
《难经》浮脉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2):1600-160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黄兰英,陈静.
中医脉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3):132-135.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杨梦,胡志希,李琳,钟森杰,姚涛,李学思.
中医脉诊的源流与发展[J]
.河南中医,2019,39(6):829-832.
被引量:19
2
王宏武,王峰,王晓洒,潘观潮,刘进辉.
人工智能在中医诊察中的应用综述[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7):201-202.
被引量:6
3
陈燕芬,卢军,张伯涛,黄金海,詹建勇.
三维辨证脉法在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7):133-134.
被引量:1
4
卢军,陈燕芬,张伯涛,黄金海,詹建勇.
三维辨证脉法在月经病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9):11-12.
被引量:2
5
毕锐宇,赵云龙,朱枭龙,马宇航,李家炜,张志东,薛晨阳.
中医脉诊数字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传感技术学报,2021,34(4):427-433.
被引量:16
6
毛旭青.
三维辨证脉法在提高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中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157-158.
被引量:1
7
弓伟,曹东.
基于压电驻极体的脉象采集分析系统[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5):113-117.
被引量:4
8
沈睿,毛晓波,周熙,路宜宁.
智能中医舌脉诊断手环[J]
.电子设计工程,2022,30(14):156-160.
被引量:5
9
翁美茹.
超声科带教工作中引入中医药文化的效果[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8):180-182.
10
黄婧禹,贾凤霞,刘飞,杨大坚.
利用脉诊仪研究中医体质与人体五脏健康的关系[J]
.科学咨询,2023(9):99-101.
1
张缙.
试论“大临床”——针灸临床研究的必由之路[J]
.中国针灸,2000,20(1):5-8.
被引量:3
2
郑英洲.
中医现代化与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J]
.河北中医,1988,10(1):47-48.
3
李杰.
风湿威灵方加味治疗骨质增生症体会[J]
.世界中医药,2008,3(1):24-24.
4
黄显耀.
幸福地喝着茶[J]
.饮食科学,2012(2):38-38.
5
陈靖,刘宇,刘金凤,童建霞,刘如秀.
刘如秀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经验探析[J]
.四川中医,2014,32(6):25-27.
被引量:8
6
吕志连.
说古道今话唾液[J]
.养生月刊,2001,22(1).
7
周忠斌.
乾坤汤的临床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6,8(18):77-77.
8
张林.
六味地黄丸的“大家族”[J]
.中医健康养生,2015,0(5):57-57.
被引量:1
9
文文.
生命在于流动[J]
.乡镇企业导报,2008(7):58-58.
10
申琪,刘大新.
喉痹概念的沿革及现代教材中喉痹的内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48-50.
被引量:5
北京中医药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