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东甘薯组培脱毒苗田间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复因子随机区组排列方差分析法,对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的多个符合生产要求的广东甘薯栽培品种脱毒苗进行产量和其它性状的田间比较试验。两个试点的结果表明,脱毒苗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其中广州点鲜薯增产幅度为15.7-100.7%;湛江点4.5—76.2%。同时,薯块商品率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将有助于我省甘薯生产方式的改进。
作者
郑平
张雄坚
陈应东
冯祖虾
陈朝贵
机构地区
广东省农科院旱作所
湛江市农科所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5期12-15,共4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甘薯
组织培养
脱毒
分类号
S531.03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22
1
杨崇良,尚佑芬,赵玖华,李长松,罗瑞梧,辛相启,张立明.
脱毒甘薯培育、增产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94,26(5):15-17.
被引量:24
2
邢继英,杨永嘉,邬景禹.
徐薯18脱毒薯的栽培应用[J]
.作物杂志,1994(4):33-34.
被引量:7
3
赵玖华,杨崇良,尚佑芬,辛相启.
甘薯脱毒苗的检测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95,27(5):15-17.
被引量:14
4
尚佑芬,杨崇良,辛相启,赵玖华,李长松,罗瑞梧.
影响甘薯茎尖培养有关因素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95,27(6):20-23.
被引量:9
5
李秀英,马代夫,朱崇文,郭小丁.
嫁接砧木与甘薯亲本的交互亲和性[J]
.作物杂志,1996(1):35-36.
被引量:4
6
邢继英,中国甘薯,1993年,33页
7
辛淑英,作物品种资源,1985年,3期,24页
8
罗鸿源,湖南农业科学,1984年,1期,19页
9
杨崇良,山东农业科学,1994年,增刊,21页
10
陆国权,中国农业科学,1994年,27卷,1期,87页
引证文献
3
1
陆玉霞,张朝成,周天虹.
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1996,35(2):22-25.
被引量:5
2
杨崇良,尚佑芬,赵玖华,李长松.
甘薯脱毒技术及增产效果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8,25(1):51-55.
被引量:12
3
马代夫,李秀英,李洪民,谢逸萍,王毅,张立明,李强,刘章雄.
甘薯脱毒薯特性鉴定及亲本利用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2):146-15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孙钟毓,龚莺,赵琳,石江,毛碧增.
甘薯病毒病害(SPV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2020,0(1):71-77.
被引量:7
2
吴跃林,黄旭,林昌庭,林敏莉.
浙西南山区脱毒甘薯增产效果研究初报[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30(S2):119-121.
被引量:1
3
李国清,曾凡勇,陈国斌.
紫甘薯的品种比较与栽培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3):192-195.
被引量:9
4
史新敏,李洪民,张爱君.
脱毒甘薯高效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8,36(4):52-55.
被引量:7
5
陈玉霞,张朝成,周天虹,邵湘愉.
湖北省甘薯病毒病调查研究[J]
.湖北植保,2009(2):8-10.
被引量:3
6
张志勇,陈炳全,蔡建荣,曾军,杨立明.
脱毒甘薯增产效果初步研究[J]
.江西农业科技,2000(3):11-13.
被引量:6
7
邱永祥,邱思鑫,许泳清,刘中华,罗文彬,纪荣昌,李华伟,汤浩.
优质甘薯种质福薯1号鉴定及利用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1):184-188.
被引量:2
8
易九红,张超凡,刘爱玉,黄艳岚,周虹.
甘薯生长与环境、栽培因素及内源激素的关系[J]
.作物研究,2012,26(6):719-724.
被引量:8
9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甘薯试管苗及其种薯产量比较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83-84.
被引量:1
10
贺静,陈屹,张云孙.
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1):62-64.
被引量:4
1
吴丽萍.
甘薯组培脱毒苗及栽培要点[J]
.福建农业,2000(5):7-7.
2
白灯莎.买买提艾力,孙良斌,王浩,邵玲,冯固.
接种AM真菌对脱毒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6,20(6):329-332.
被引量:3
3
王丰.
甘薯病毒病脱毒技术及检测[J]
.植物检疫,2003,17(5):295-298.
被引量:10
4
郑永敏.
芋头脱毒快繁与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24-5824.
被引量:6
5
周以飞,林龙云,潘大仁,杨可辉.
太子参不同组培脱毒苗产量与氨基酸含量的比较[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3):284-288.
被引量:11
6
王航,赵亮.
MS培养基中白砂糖浓度对马铃薯脱毒苗的影响[J]
.新疆农垦科技,2015,38(11):42-43.
被引量:1
7
郑跃进,王其法,徐春娥,孔祥生,李友军.
脱毒甘薯的扩繁与快繁[J]
.种子,2005,24(9):105-107.
被引量:3
8
罗兵前.
徐州首创甘薯脱毒培养与快繁技术[J]
.农村百事通,2002,0(11):16-17.
9
钟兴利,郑春寿.
脱毒马铃薯生长发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研究[J]
.闽东农业科技,2004(4):5-7.
被引量:1
10
刘声远,洪治,冯治洋,王仁晓,刘震宇,马国达,柳洪卫,吕仕宏.
应用组培脱毒苗微型薯体系鉴定马铃薯不同品种的PSTV抗性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01,15(6):335-336.
被引量:4
广东农业科学
199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