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藏族传统绘画嘎玛嘎赤画派传承历史与现状研究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从噶玛噶举教派与嘎玛嘎赤画派的关系,以及嘎玛嘎赤画派在各地的传承情况两个方面对嘎玛嘎赤画派传承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探讨。
作者
刘冬梅
机构地区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西藏艺术研究》
2013年第4期27-37,共11页
Tibetan Art Studies
基金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文化产业模式下的藏族唐卡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60045)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嘎玛嘎赤画派
传承历史
分类号
J732.2 [艺术—舞蹈]
作者简介
讲师、博士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1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6
1
雍西.
德格八邦噶玛噶孜画派传承方式简述[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6(5):24-29.
被引量:2
2
克珠群佩.
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述略[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27-37.
被引量:3
3
昌都地区档案馆藏,拉多宗社会地初步调查材料,1953年,4,.
4
罗珠绕沙堪布,简论工巧明历史时间之明镜,嘎雪·嘎玛德勒,西藏昌都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嘎玛嘎赤唐卡画册.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73.
5
土呷.
昌都历史文化的特点及其成因[J]
.中国藏学,2006(1):60-69.
被引量:11
6
罗珠绕沙堪布,简论工巧明历史时间之明镜,嘎雪·嘎玛德勒,西藏昌都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嘎玛嘎赤唐卡画册.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73.
7
冯智,明代丽江木氏土司与西藏噶玛巴派关系述略,载冯智著,云南藏学研究——滇藏政教关系与清代治藏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274-298.
8
Haderer,Elisabeth.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ixteen Karmapas in Tibetan Art-13th to 21st Century.In谢继胜主编.汉藏佛教美术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
杨嘉铭.
康区藏传绘画派别和系统初探[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6):12-17.
被引量:7
10
康·格桑益希.藏传噶玛嘎孜画派唐卡对汉地青绿山水技艺的吸纳.第四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材料,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二级参考文献
51
1
土呷.
康区昌都传统文化艺术精解[J]
.西藏艺术研究,2001(4):44-53.
被引量:4
2
才让太.
苯教的现状及其与社会的文化融合[J]
.西藏研究,2006(3):25-32.
被引量:11
3
[1][4][5][6][13][14][15][17][19][20][26]巴俄·祖拉陈瓦著. 智者喜宴[M].民族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下册第860、861、866、942、948、930、950、955、1011、1311页.
4
[8][28]恰白·次旦平措、诺章·吴坚、平措次仁著,陈庆英、格桑益西、何宗英、许德存译.西藏通史[M].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杂志社、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594页.
5
[2]康·格桑益西.藏族美术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
6
[3]阿旺晋美,丹巴绕旦.西藏美术史略[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
7
[4][德]大卫·杰克逊.西藏绘画史[M].向红笳,谢继胜,熊文彬,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明天出版社.2001.
8
西藏昌都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昌都地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9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3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08年6月7日,HTTP://www.GOV.CN/ZWGK/2008-06/14/CONTENT-1016331.HTM.
10
西藏昌都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昌都地区志》,第1112页.
共引文献
29
1
旦增遵珠.
民主改革前西藏流动人口救助问题刍议——以拉萨、昌都两地流动人口互助互济活动为基点[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2):180-185.
被引量:1
2
石硕,邹立波.
康藏史研究综述[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4):67-72.
被引量:8
3
汪永平,沈飞,王璇.
昌都民居的地域特色与装饰艺术风格——以贡觉县三岩民居和左贡东坝民居为例[J]
.中国藏学,2010(3):61-67.
被引量:1
4
姚便芳.
论昌都地区双语教育的兴起和发展[J]
.中国藏学,2010(3):79-85.
被引量:2
5
梁艳.
近二十年(1989-2009)昌都研究综述[J]
.中国藏学,2010(3):86-91.
被引量:3
6
陈玮,鲁顺元.
玉树灾后重建与藏族传统文化保护[J]
.中国藏学,2010(3):168-175.
被引量:3
7
胡启银.
明永乐时期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和影响[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17-20.
被引量:1
8
袁银枝.
西藏昌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及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8-10.
被引量:1
9
宋月红.
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的创建及其宗级行政治理[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18(2):21-28.
10
叶小琴,彭陟焱.
清代前期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各派管理得失浅论[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3):54-59.
同被引文献
58
1
李锦.
土地制度与嘉绒藏族房名的获得——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5):7-11.
被引量:12
2
冯智.
明至清初云南藏区的政教关系及其特点[J]
.中国藏学,1993(4):129-143.
被引量:16
3
费孝通.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735
4
尚民杰.
青海彩陶在中国彩陶中的地位探析[J]
.青海社会科学,1991(6):93-97.
被引量:2
5
杨学政.
略论西藏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及演变特征[J]
.云南社会科学,1988(1):68-73.
被引量:4
6
赵晓明.
青海彩陶动物纹饰及图腾的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1994(5):70-73.
被引量:2
7
扎西威色,佘万治,胡恒.
藏族金属文化工艺(一)[J]
.西藏艺术研究,1992(4):63-71.
被引量:7
8
朱伟珏.
“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
.社会科学,2005(6):117-123.
被引量:306
9
刘生全.
论教育场域[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1):78-91.
被引量:315
10
何明.
直观与理性的交融:艺术民族志书写初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71-7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7
1
莫玉文.
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色彩研究[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10):68-68.
2
刘冬梅.
关注唐卡的活态传承——有关人类学视角和方法运用于唐卡研究的探讨[J]
.青海社会科学,2016(2):33-39.
被引量:1
3
谢越.
昌都县传统手工艺调查报告[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26(5):8-18.
4
张玉.
香格里拉市唐卡艺术传承现状调查[J]
.青藏高原论坛,2017,5(1):124-128.
被引量:2
5
王筱燕.
青海河湟地区绘画艺术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4):169-174.
6
马兰蕊.
噶玛嘎孜唐卡画派噶雪·噶玛扎西的作品研究[J]
.美术文献,2024(12):53-55.
7
冯婧益,王海燕.
嘎玛嘎赤画派唐卡传承的场域变迁与文化适应[J]
.河北画报,2025(2):74-76.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悦.
唐卡文献研究述评[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0(6):14-16.
被引量:1
2
崔世荣.
唐卡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7):49-52.
3
司文倩,索朗江参.
西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唐卡为例[J]
.参花(下),2019,0(2):118-120.
1
熊文彬.
西藏著名艺术家十世噶玛巴活佛却英多吉笔下的汉式风格作品[J]
.中国藏学,2016(1):44-61.
被引量:5
2
戈阿干.
纳西族勒巴古舞考察[J]
.民族艺术研究,1996,9(1):48-52.
被引量:7
3
康.格桑益希.
康巴画派:雪域艺坛的瑰丽奇葩[J]
.西藏旅游,2004,0(5):52-55.
被引量:1
4
卡尔·德布里斯尼,邓云斐.
佛陀之法在姜地:十世噶玛巴在丽江地区发展的“汉式风格唐卡画”[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1):100-108.
5
罗文华.
游僧的灵感——冯·施罗德对十世噶玛巴却英多杰铜造像的发现与研究评介[J]
.中国书画,2004,0(6):158-165.
被引量:1
6
恰贝.次旦平措,何宗英.
噶玛噶举派红帽系活佛停止转世史末[J]
.西藏艺术研究,1991(4):76-78.
被引量:1
7
王雪丹,骆韬颖.
噶玛巴·却英多杰作品风格及成因简析——以云南丽江博物馆藏《罗汉图》为例[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1):56-59.
8
杜凯鹤,赖菲.
菩萨在彩云之南——司徒班钦在云南的活动及艺术影响[J]
.中国民族博览,2015(3):100-111.
9
文群太,西饶江措.
蒙人驭虎图──藏族的图案与标志(之二)[J]
.中国西藏,1997(3):39-39.
被引量:2
10
阿旺松热.
略谈拉萨“噶玛夏羌姆”[J]
.西藏艺术研究,1991(1):46-49.
被引量:1
西藏艺术研究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