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沉沦》里的四次“偷听”与五四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偷听"是一个在现代文学里发生的文学事件,它的政治性一直没有得到认真分析。本文将之解释为现代主体的一个特殊的姿态,一个排除集体经验以获取自我绝对性的行为,一个无事件性的事件,一个虚构的崇高历史主体的政治无意识。并以《沉沦》为个案对其中的四次偷听事件作出批判性研究,以部分地解释五四以来的浪漫主义源流中的绝对个人概念和相关的文学形式。
作者 蒋晖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91,共15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09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冉耀斌.偷听——《红楼梦》中无所不在的“耳朵”[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2):60-67. 被引量:8
  • 2Gay|in, Ann, Eavesdropping in the, Novel from Austen to Proust, Cambn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 3《郁达夫小说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34-35页.
  • 4成仿吾:《(沉沦)的评论》,《郁达夫研究资料》(上),王自立、陈子善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 5吴晓东.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郁达夫小说再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3):3-34. 被引量:58
  • 6雁冰:《通信(摘录)》,《郁达夫研究资料》(下),王自立、陈子善编,第304页.
  • 7Jameson, Fredric, The Political Unconscious, Narrative as a Socially Symbolic Act, Corncll University Press, 198].

二级参考文献36

  • 1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68页,第269页.
  • 2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 3柄谷行人 赵京华译.《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M].三联书店,2003年.第135页.
  • 4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5页.
  • 5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页.
  • 6《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第488页,第489页.
  • 7卡勒:《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
  • 8《郁达夫文集》第1卷.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71页.
  • 9李欧梵.《漫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1卷,第64页,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
  • 10郁达夫.《雪夜》,《郁达夫文集》第四卷,广州: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第94-95页.

共引文献64

同被引文献7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