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逸周书》中的三篇小说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逸周书》中收入了春秋战国时代的三篇小说,即《王会》,《太子晋》和《殷祝》。 这也许会令人奇怪。《逸周书》在《汉书·艺文志》中称《周书》,原注:“周史记”,颜师古注云:“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人们把它看成《尚书》一类的重要文献,怎么其中会杂有三篇小说呢?然而我们如果对这三篇作品作一些研究和分析,是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来的。
作者
胡念贻
出处
《文学遗产》
1981年第2期19-29,共11页
关键词
《逸周书》
小说
春秋战国时代
《周书》
颜师古注
《尚书》
艺文志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7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47
1
罗家湘.
《逸周书·器服解》是一份遣策[J]
.文献,2001(2):4-10.
被引量:5
2
张闻玉.
关于《武成》的几个问题──兼评《释〈武成〉与金文月相》[J]
.历史研究,1999(2):29-40.
被引量:5
3
赵光贤.
说《逸周书·世俘》篇并拟武王伐纣日程表[J]
.历史研究,1986(6):92-101.
被引量:14
4
裘锡圭.
汉简中所见韩朋故事的新资料[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3):109-113.
被引量:46
5
罗宁.
小说与稗官[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55-61.
被引量:8
6
徐克谦.
论先秦“小说”[J]
.社会科学研究,1998(5):109-114.
被引量:13
7
张钰哲,张培瑜.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J]
.人文杂志,1985(5):68-75.
被引量:8
8
黄怀信.
由《武成》、《世俘》与《利簋》看武王伐纣之年[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9(3):115-120.
被引量:4
9
李学勤.
《尚书》与《逸周书》中的月相[J]
.中国文化研究,1998(2):5-8.
被引量:5
10
汪宁生.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J]
.考古学报,1981(1):1-44.
被引量:115
引证文献
16
1
伏俊琏.
先秦“论辩俗赋”钩沉[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85-89.
被引量:2
2
罗家湘.
《逸周书》叙事模式分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4):135-138.
3
程芳银.
试论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成型期[J]
.学术交流,2005(10):163-167.
被引量:1
4
李艳华.
《庄子》寓言叙事谋略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5(6):95-98.
被引量:2
5
伏俊琏.
《孔子项讬相问书》体制探源[J]
.敦煌学辑刊,2005(3):1-5.
被引量:2
6
王连龙.
近二十年来《逸周书》研究综述[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2):15-17.
被引量:4
7
赵逵夫.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述论(下)[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78-84.
被引量:11
8
伏俊琏.
师旷与小说《师旷》[J]
.贵州社会科学,2010(4):60-65.
被引量:8
9
张国安.
《大荒经》内容商代说[J]
.文史哲,2013(3):45-60.
被引量:5
10
庞礴.
论“师旷小说”与汉小说家之《师旷》[J]
.社会科学研究,2014(3):202-20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刘正山.
《山海经》昆仑位置新考[J]
.中国文化论衡,2020(2):264-280.
被引量:1
2
郑宁.
《汉书·艺文志》小说观对后世的影响[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192-193.
3
武丽霞,罗宁.
《殷芸小说》考论[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80-84.
被引量:5
4
罗宁.
从语词小说到文类小说——解读《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序[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300-304.
被引量:9
5
过常宝,侯文华.
论《庄子》“卮言”即“优语”[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8-33.
被引量:17
6
王伟,陈烁.
《楚辞》研究:功夫在书外——以《楚辞》文献研究为例[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90-94.
被引量:3
7
沈梅.
古代小说与早期诗话关系概说[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19-24.
被引量:1
8
刘向斌.
从西汉赋家的游仙逸思看其生命价值观[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83-89.
被引量:4
9
欧天发.
祈愿类俗赋举要(二)[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80-90.
10
王浩.
汉代拟骚诗在文体层面对屈骚的继承与新变[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91-95.
被引量:1
1
关德民.
王勃之死及《滕王阁序》的写作时间[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3):114-117.
被引量:4
2
赵奉蓉.
从博雅多识到愤慨直谏——芮良夫形象在《逸周书》中的转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59-63.
3
陈道贵.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天阙”、“天闚”异文之争考论[J]
.古籍研究,2013(2):1-7.
被引量:2
4
赵奉蓉.
《逸周书》中周文王叙事视角的转变[J]
.甘肃社会科学,2009(2):123-126.
被引量:2
5
赵奉蓉.
虔虔在位 追迹文武——《逸周书》中的周穆王形象[J]
.理论界,2008(8):129-131.
被引量:1
6
汪朗.
大话稀粥[J]
.IT经理世界,2009(1).
7
唐旭东.
《逸周书》“伯父”“叔父”考论[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99-101.
8
李浩.
关于同题小说与想象力[J]
.青年文学,2016,0(1):50-50.
9
刘正国.
关于“龠”的考证诸家异说析辨[J]
.音乐研究,2011(1):107-114.
被引量:12
10
赵奉蓉.
《逸周书》编著意图考论[J]
.中州学刊,2014(7):144-148.
文学遗产
198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