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企图诠释人的智能,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现今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启示.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体育中的应用,以资参考:一、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引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因与意义:三、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旸
机构地区
吉林建筑大学体育教研部
出处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第22期135-135,共1页
Science & Technology of Stationery & Sporting Goods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意义
潜能
差异
分类号
B848.5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夏宇,刘阳.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6):128-131.
被引量:3
2
夏君玫.
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多元智力观[J]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272-274.
被引量:5
3
简波,齐莹.
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体育教学[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69-71.
被引量:7
4
周应德,尹华丁.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2):41-42.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王建智.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道德追寻[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5):101-102.
被引量:10
2
李沛,马鸿韬,孟宪君.
健美操概念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433-1435.
被引量:98
3
Linda Campbell 王成全 等.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5.
4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9-10.
5
[2]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6
[6]David Lazear.落实多元智能教学评价[M].郭俊贤译.台北:远流出版社,2000:14-15.
7
[1]David Lazear.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M].吕良环,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8
[5]吴立岗.现代教学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9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初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0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23
1
邵天逸.
近现代外国教育家学校体育观研究状况的文献学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2):247-256.
被引量:3
2
陈俊.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重构[J]
.大众科技,2004,6(4):27-28.
被引量:6
3
裴天开.
无线胶黏订质量控制初探[J]
.印刷技术,2005(10):66-67.
4
张冬梅,李贺.
健美操的美学价值及其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100-101.
被引量:44
5
邵伟德.
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及局限性[J]
.体育教学,2008,28(2):64-65.
6
赵永,彭春梅.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与体育教学[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6):64-65.
被引量:3
7
张晓栋.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的培养[J]
.中国电力教育,2007(S4):522-523.
8
陈崇高.
普通高校体育课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初探[J]
.内江科技,2010,31(4):176-176.
9
袁国强.
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2):78-79.
被引量:16
10
简波,徐勤儿.
“阳光体育”语境下定向越野课对大学生多元智能的影响[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1-2.
被引量:4
1
李军,欧阳轶,李秀峰.
试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
.体育世界,2009(2):41-42.
被引量:1
2
陶渊.
后现代视域中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
.体育世界,2010(9):46-47.
3
李长林,王岚.
简述两希文明的融合的原因与意义[J]
.商,2014,0(32):267-267.
4
舒其伟.
认知心理学与大学体育教学[J]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2):72-73.
被引量:6
5
李小剑.
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
.商情,2009(25):14-14.
被引量:6
6
陈伟.
曾三次参加奥运会的基督徒教练[J]
.天风,2008(13):38-39.
被引量:1
7
余玲玲.
浅谈构建和谐大学体育教育[J]
.体育世界,2007(12):97-98.
8
刘鑫.
管窥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
.商,2013(5):268-268.
被引量:3
9
高晚欣,王聪,高嫡.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活动的历史作用及启示[J]
.体育学刊,2014,21(5):17-20.
被引量:2
10
徐严编.
成功路上的四盏灯[J]
.思维与智慧,1999(1):41-4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