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不同河型河道演变分析 被引量: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利用三峡工程运用以来实测水沙和地形资料,分析荆江河道分汊、弯曲、顺直等河型调整的规律,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探讨。三峡工程运用以后,分汊型河道变化主要表现为凸岸支汊发展;弯曲型河道演变特点为凹岸深槽淤积,凸岸边滩冲刷,断面形态由偏"V"单槽向"W"型双槽转化;顺直型河道变化特点是两岸交错边滩冲刷,深槽淤积,河道断面向宽平方向发展,深泓年内变化频繁。从水流能量的角度,探讨了荆江不同河型河道调整的原因。由于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特别是下荆江河段水流输沙所需要的弯曲度明显较建库前小,因此弯曲河段凸岸边滩冲刷以减小水流弯曲度,是响应上游水沙变化的重要方式。
出处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11期56-59,共4页 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基金 西部交通科技项目(2011-328-548-50)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B04B03)
作者简介 张卫军(1972-),男,湖北潜江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河道堤防建设与管理工作. 魏立鹏(1966-),男,湖北松滋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从事河道堤防建设与管理工作. 渠庚(1980-),男,江苏徐州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河道演变与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2

  • 1徐贵,黄云仙,黎昔春,方春明.城陵矶洪水位抬高原因分析[J].水利学报,2004,35(8):33-37. 被引量:26
  • 2李义天,胡海明.床沙混合活动层计算方法探讨[J].泥沙研究,1994,20(1):64-71. 被引量:10
  • 3卢金友,黄悦,宫平.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冲淤变化[J].人民长江,2006,37(9):55-57. 被引量:44
  • 4钟德钰,王光谦,丁赟.沙质河床冲刷过程中床沙级配的模拟[J].水科学进展,2007,18(2):223-229. 被引量:12
  • 5渠庚,唐峰,刘小斌.荆江三口与洞庭湖水沙变化及影响[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3):94-97. 被引量:18
  • 6李竣,曾令木,王永忠,等.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R].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1997.
  • 7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三峡水库运用不同时段拦沙泄流对荆江三口分水分沙及荆江与洞庭湖防洪影响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 8张人权,梁杏,张国梁,等.洞庭湖区构造沉降系统分析--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之二[A].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环境地质研究(第三辑)[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
  • 9杜耘,蔡述明,赵艳.洞庭湖的演变、发展趋势及洪涝灾害分析[A].中国科学院.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 1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三峡水库下游河道(宜昌一大通)冲刷计算研究[A].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第七卷)[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115-148.

共引文献115

同被引文献120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6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