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商标间接侵权之制度辨明及其独立地位——写在中国《商标法》第三次修订稿颁布之初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商标法》第三次修订正式确立"商标间接侵权"制度,以加大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比较法上,美国"因伍德案"所确立的构成要素对认定商标间接侵权具有借鉴意义。但商标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制度存在主观要件、因果关系及诉讼方式的不同。在知识产权体系内部,商标间接侵权与版权、专利间接侵权制度除了调整对象不同外还存在数项显著区别,应予以区分。
作者 谢雪凯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132,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假冒贸易协定’背景下我国商标制度改革研究"(项目号:11BFX04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谢雪凯(1987-),男,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金多才.对我国著名商标保护制度研究的反思[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19-21. 被引量:5
  • 2Andrew Jergens Co.v.Bonder Products Corporation,21 F. 2d 419 (2nd Cir, 1927).Coming Class Works v. The Jeannette Glass Company,308 F. Supp. 1321 (SDNY, 1970).
  • 3William R. Warner & Co. v. Eli Lilly & Co. 265 U.S.526 (1924).
  • 4Inwood Laboratories,Inc. v. Ives Laboratories, Inc. 456 U.S. 848(1984).
  • 5SB Designs v. Reebok Int, Ltd., 338 F. Supp. 2d 904 ( 2004 ).
  • 6Hard Rock Cafe Licensing Corporation v. Concession Services, 955 F.2d 1143(1992).
  • 7Lockheed Martin Corp. v. Network Solutions Inc., 194 F.Supp. 3d 980(1999).
  • 8Fare Deal Ltd. v. World Choice Travel. Corn, Inc,, 180 F.Supp. 2d 678(2001 ).
  • 9张今.数字环境下的版权补偿金制度[J].政法论坛,2010,28(1):80-87.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21

  • 1谢晶.对我国著名商标制度的思考[J].西部法学评论,2006(2):52-53. 被引量:8
  • 2官家辉.浅析商标之特殊阶层——著名商标[J].消费导刊,2009,0(18):152-152. 被引量:2
  • 3西尔克·凡·莱温斯基,刘跃伟.专有权的非自愿性集体管理——与国际版权法和欧盟版权法兼容性的案例研究[J].版权公报,2004(1):1-12. 被引量:6
  • 4[美]Paul Goldstein.《捍卫著作权--从印刷时代到数位时代的著作权法》,叶茂林译,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 5Prof. P · Bemt Hugenhohz, Dr. Lucie Guibault, Mr. Sjoerd Van Geffon, "The Future of Levies in a Digital Environment". From : http ://www. ivir. nl/publications/other/ORM&Levies - report.
  • 6《日本著作权法》第104条之2;第104条之4;第104条之6;第104条之5.引自日本著作权信息中心发行.《日本著作权法》,1999年3月.
  • 7《法国知识产权法典》L311-8条.
  • 8章忠信.“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之初探”,资料来源:http://www.copyngnmote.org.
  • 9卢现详主编.《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6页.
  • 10[德]M·雷丙德著,张恩民译.《著作权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共引文献4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