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想象·时间——论韩少功创作中的记忆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韩少功的创作对于个人记忆、历史记忆和民族记忆的开掘,对于精神创伤的关注和对现实焦虑的表达,显示了他特有的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亦有着相当特别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史记忆与精神创伤、记忆的重组与想象、时间在记忆中的可感性和私人性等方面的分析,探讨韩少功如何借助记忆来重建一个世界等问题,从而获得对韩少功及其创作的新认识。
作者
陈鹭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7,共5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韩少功
历史记忆
精神创伤
想象
时间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陈晓明.
个人记忆与历史布景——关于韩少功和寻根的断想[J]
.文艺争鸣,1994(5):46-54.
被引量:17
2
韩少功.《词语与世界》,《小说选刊》1996年第4期.
3
韩少功.
时间的作品[J]
.阅读与鉴赏(中旬),2007(1):16-17.
被引量:1
4
徐贲.《文化批评的记忆和遗忘》,《文化研究》2000年第6期.
共引文献
16
1
杨庆祥.
韩少功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宿命——以《山南水北》为讨论起点[J]
.扬子江(评论),2009(6):4-10.
被引量:9
2
韩旭.
鲁迅与新乡土文学[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1):98-101.
3
贺仲明.
文化纠结中的深入与迷茫——论韩少功的创作精神及其文学意义[J]
.文学评论,2009(5):111-115.
被引量:7
4
相宜.
重建乡土中国的文学践行——从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和《山南水北》说起[J]
.小说评论,2011(3):132-136.
5
舒文治.
在仰观深察的叙事里展开诸多纵深探究——韩少功长篇新作《日夜书》阅读札记[J]
.创作与评论,2013(1):31-35.
被引量:1
6
周新民.
《人生》与“80年代”文学的历史叙述[J]
.文学评论,2015(3):170-178.
被引量:13
7
程利盼.
他者·自我·群体——论韩少功小说中的“失语者”形象[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6):70-72.
8
张飞翔.
论荒诞[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6):113-115.
被引量:2
9
刘佳怡.
边缘处的思考——韩少功小说人物形象研究[J]
.北方文学,2019,0(6):36-36.
10
张棋焱.
“临时建筑”理念与韩少功小说创作[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0(9):241-25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
1
罗关德.
韩少功乡土小说的视角迁移[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5):41-47.
被引量:4
2
廖述务.
韩少功小说散文创作综论[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110-115.
被引量:3
3
翟红.
《西望茅草地》:凝重的知青印记[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8):22-23.
被引量:1
4
陈东海.
从《西望茅草地》到《飞过蓝天》——韩少功小说对启蒙主义的关照[J]
.学理论,2009(30):219-220.
被引量:2
5
石柏胜.
沈从文生命意识的形态表征及其审美观照[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58-61.
被引量:1
6
王锦宝.
“五四”精神回归与心灵辩证法——我读《西望茅草地》[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1):159-16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瑞.
《西望茅草地》的精神回归与心灵辩证[J]
.文学教育(中),2014(6):38-39.
2
张惠.
论湖湘文学的审美现代性[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4):82-87.
1
韩松.
当下中国科幻的现实焦虑[J]
.南方文坛,2010(6):28-30.
被引量:20
2
郑乏.
长短一句话[J]
.戏剧之家,1997(1):31-31.
3
上官秋实.
论陌生化与文学产生到接受的本源性关联[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46-48.
被引量:3
4
兹水.
关于诗词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
.东坡赤壁诗词,2008,0(5):58-58.
5
李晖.
论唐诗意境的新开拓[J]
.文学遗产,1992(3):44-55.
被引量:3
6
葛彩虹.
细微之处也关情——浅谈写好细节的重要性[J]
.现代中学生(阅读与写作),2010(6):45-46.
7
郎伟.
生活温情和现实焦虑——读吴善珍小说集《粉红漆》[J]
.朔方,2002,0(11):59-62.
8
卓今.
诗意而又残酷——论黄永玉长篇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J]
.理论与创作,2011(1):50-54.
被引量:1
9
李岩.
寻找失去的现在[J]
.延安文学,2003,0(2):106-110.
10
刘万勇.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与艺术接受[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58-62.
被引量:7
当代文坛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