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皖北花鼓灯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花鼓灯艺术主要发源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流域一带,它由劳动人民创造,又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得到发展与壮大,是汉族最具代表的民间歌舞之一,也是淮河文化在歌舞方面的集中体现。然而,近年来皖北花鼓灯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由此而引发的对其保护的思考即为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 陈晰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历史系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6-98,共3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淮河治理与民间文化流变(2009JJD770021)
作者简介 陈晰,女,皖颍上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谢克林.中国花鼓灯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25-26.
  • 2蚌埠卷编委会编.安徽文史资料全书·蚌埠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 3陈德琥.论花鼓灯的文化内涵——兼与潘丽同志商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10-114. 被引量:10
  • 4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华舞蹈志·安徽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二级参考文献9

共引文献15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