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以德福观为视角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西方伦理学史上对道德形而上学多有论述,并成为康德伦理学的理论资源。以德福观为视角探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需要明确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是纯粹形式的,道德与幸福一致是康德伦理学的理论旨归,而德福一致的至善则是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最终完成。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具有一定理想性,但仍具很强的现实意义。
出处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7,共5页 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德福一致如何可能--陆九渊、康德之德福观比较研究》(编号:SC12C01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杜宇鹏,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化哲学、俄罗斯哲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赵荣华,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辑,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伦理学.四川成都61007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克马克伦理学[M].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6.
  • 2[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M].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2,407.
  •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1.33.
  • 4[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M].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60,461-462,402-403.
  • 5张志伟,马丽.西方哲学导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204.
  • 6尹怀斌.论康德的德福一致结构[J].道德与文明,2010(4):51-57. 被引量:3
  • 7[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关文运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8[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448.
  • 9[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代序6-7.
  • 10翟振明.康德伦理学如何可以接纳对功利的考量[J].哲学研究,2005(5):80-85.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29

  • 1贺来.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与“责任伦理”的自觉[J].江海学刊,2004(4):41-46. 被引量:53
  • 2杜维明,卢风.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3[德]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99.
  • 4王夫之.周易内传[M].李一忻点校.九州出版社,2004.329.
  • 5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M].岳麓书社,1996.412.
  • 6戴震.戴震全书:第六册[M].黄山书社,1995.12.
  • 7[美]诺夫乔伊.存在巨链--对一个观念的历史的研究[M].张传有,高秉江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 8潮白.刚识"孔方兄"又见"元宝塔"[N].南方日报,2012-2-8.
  • 9王国平.文化,发展的恒久动力--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N].光明日报,2011-10-13.
  • 10林同奇.两种幸福观和人性论--对史华慈“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的解说[A].许纪霖,朱政惠.史华慈与中国[C].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共引文献26

同被引文献5

  • 1[德]康德 庞景仁译.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2亚里士多德 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89.
  • 4[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M].范岱年等,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19.
  • 5[德]黑格尔.逻辑学(上)[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