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湖北省抗虫棉和杂交棉区域试验参试品系(组合)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参加湖北省抗虫棉区试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均高抗红铃虫 ,但不抗枯萎病 ,今后要特别重视转基因抗虫棉的抗病性选择。杂交棉区试参试组合的抗病性差异较大 ,部分组合达到了抗级水平 ,但从总体水平看 ,杂交棉的抗病性还应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棉花生产要求。
作者
吴征彬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5期36-38,共3页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抗虫棉
杂交棉
抗病性
抗虫性
抗逆育种
分类号
S562.03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4
1
吴征彬,刘国权,郭介华,张金发.
棉花抗枯萎病鉴定技术及抗性指标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1999,38(1):19-20.
被引量:12
2
吴征彬,高勇,郭介华.
棉花的抗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研究[J]
.中国棉花,1996,23(7):10-12.
被引量:8
3
文学,棉花土传病害及其防治,1996年
4
吴征彬,棉花学报,1994年,6卷,3期,174页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文学 石磊岩 等.棉花土传病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81-87.
2
文学,棉花土传病害及其防治,1996年
3
顾本康,中国棉花抗病育种,1996年
4
吴征彬,郭介华,冯纯大,徐秋华,陈木松.
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8,17(1):1-5.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7
1
闫岩,傅俊范,徐秀德,董怀玉,姜钰.
辽宁省玉米苗枯病调查及原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174-1175.
被引量:8
2
吴征彬,王平祥,郭介华.
抗虫棉若干性状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5):326-329.
被引量:6
3
张兴华,李捷.
江西棉黄萎病发生及防治[J]
.江西植保,2008,31(1):38-40.
4
张兴华,李捷.
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进展及其抗性鉴定方法[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43-49.
被引量:16
5
肖松华,黄骏麒,李胜.
棉花抗虫育种研究[J]
.棉花学报,1999,11(3):157-162.
被引量:19
6
肖松华,刘剑光,陈新军,倪万潮,葛知男,王庆华.
棉花抗虫育种研究进展[J]
.江西棉花,1999,21(4):3-11.
7
吴征彬,李静,冯纯大,张金发.
棉花抗黄萎病鉴定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1999,38(5):16-19.
被引量:16
8
吴征彬,刘明铎,杨业华,张金发.
陆地棉抗病虫性和一些重要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影响[J]
.棉花学报,2000,12(2):62-66.
被引量:9
9
吴征彬,刘艳红,王长征,王新军.
陆地棉新品系抗病性研究[J]
.种子,2001,20(3):50-51.
10
杨磊,罗赣丰,郑文,聂太礼,刘水仙,孙平秀.
谈抗虫棉研究及江西发展抗虫棉策略[J]
.江西棉花,2002,24(1):9-14.
同被引文献
47
1
贾士荣.
我国棉花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2):18-20.
被引量:20
2
朱荷琴,冯自力.
中国抗虫棉品种(系)的抗病性评述[J]
.中国棉花,2005,32(4):23-23.
被引量:11
3
张凤丽,周宝利,王茹华,何雨.
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750-753.
被引量:55
4
李银花,蔡印水,万文明.
红叶茎枯病在江西星子县棉田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J]
.中国棉花,2005,32(6):40-40.
被引量:1
5
刘巷禄,张战备,段国琪,王晓民,张慧杰.
棉花品种和土壤营养对红叶茎枯病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05,31(4):69-71.
被引量:5
6
吴征彬,李文忠,郭介华,张金发.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14-419.
被引量:2
7
韩雪,吴凤芝,潘凯.
根系分泌物与土传病害关系之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316-318.
被引量:78
8
韩雪,潘凯,吴凤芝.
不同抗性黄瓜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病原菌的影响[J]
.中国蔬菜,2006(5):13-15.
被引量:37
9
章炳旺,李恺求,罗定荣,朱世华,王俊,曹中良.
安庆市30年来棉花病虫发生演变概况及原因浅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178-179.
被引量:2
10
夏敬源,文绍贵,崔素贞,胡发清,马丽华.
棉花害虫生物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J]
.棉花学报,1996,8(5):225-228.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4
1
李孝刚,刘标,刘蔸蔸,韩正敏,周可新,郑央萍.
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分泌物对棉花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57-162.
被引量:15
2
吴征彬,王长征.
抗虫杂交棉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2):105-108.
被引量:6
3
房慧勇,裴建忠,郑丙占.
转基因抗虫棉应用进展[J]
.中国棉花,2003,30(10):2-4.
被引量:4
4
吴征彬,李冬波,余敦智,陈鹏.
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鉴定及病害对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3,29(6):947-95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吴征彬,陈鹏,杨业华,陈全求.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5):509-514.
被引量:8
2
何忠伟,周文新,陈艳芬,伍小松.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科技和产业,2004,4(11):27-30.
被引量:4
3
吴征彬.
棉花新品种审定标准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31-36.
被引量:4
4
曾华兰,何炼,叶鹏盛,李琼芳,韦树谷.
四川棉花区试品种枯、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6):867-870.
被引量:7
5
张祥,陈德华,王进友,夏文省,陈源,顾万荣,吴云康.
移栽Bt棉的生长发育及其碳氮代谢研究[J]
.棉花学报,2006,18(1):37-42.
被引量:10
6
李爱国,屈霞,余筱南.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6,20(5):430-434.
被引量:9
7
马威.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与应用[J]
.作物杂志,2007(3):24-26.
被引量:6
8
李红,李哲,崔秀珍,王业智.
抗虫杂交棉F_1,F_2代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35(1):21-24.
被引量:4
9
胡德玉,成云峰,孙玉平.
湖北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56-58.
被引量:4
10
周玉,赵鸣,马惠,夏晓明.
不同级别黄萎病对棉花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9):81-83.
被引量:10
1
唐灿明,孙敬,朱协飞,郭旺珍,张天真,沈晋良,高丛芬,周威君,陈志贤,郭三堆.
我国现有的3类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棉铃虫抗性的遗传分析[J]
.科学通报,1999,44(19):2064-2068.
被引量:25
2
孙君灵,杜雄明,周忠丽,潘兆娥,庞保印.
陆地棉不同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4,19(1):49-53.
被引量:11
3
焦明臻,许琦,王姣娟.
陆地棉丰产品系与转Bt基因抗虫棉双列杂交配合力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0,28(2):19-22.
被引量:2
4
焦明臻,许琦,王姣娟.
陆地棉丰产品系与转Bt基因棉双列杂交配合力研究[J]
.中国棉花,2000,27(3):10-11.
被引量:1
5
刘志,郭旺珍,朱协飞,朱祯,张天真.
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的抗虫性表现特征[J]
.高技术通讯,2003,13(1):37-41.
被引量:12
6
施尚泽.
棉花转基因抗病虫核不育系S2-28A的选育[J]
.中国棉花,2008,35(2):22-22.
7
邢朝柱,郭立平,苗成朵,王海林,娄本琴.
棉花蜜蜂传粉杂交制种效果研究[J]
.棉花学报,2005,17(4):207-210.
被引量:25
8
ZHANG Zheng-sheng, LI Xian-bi, XIAO Yue-hua, LUO Ming, LIU Da-jun, HUANG Shun-li and ZHANG Feng-xin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716 , P. R. China.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terosis Between High Strength Lines and Transgenic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ollworm-Resistant Lines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3,2(1):13-18.
被引量:2
湖北农业科学
200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