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物修复技术在无锡市前胡村浜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河道污染现状及成因 1.污染现状 江苏省无锡市前胡村浜是广益街道城中村里的一条半封闭河道。河道总长约650m.水面平均宽约10m.水均深约4nq.底泥厚约0.8m。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的污水管网布设复杂.无法做到彻底截污.仍然存在雨污混流的现象.河道两岸各村巷排放的生活污水及雨水是主要的补水来源.排污量达200t/d。
作者
金雪林
李京辉
施怀荣
王浩渊
王静
机构地区
江苏省无锡市水利局
北京市水务局
北京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水利》
2013年第19期46-47,共2页
China Water Resources
关键词
前胡村浜
生物治理
生态修复
微生物净水剂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作者简介
金雪林。总工程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0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6
1
陈彬.
加拿大微生物技术在上海市中心城区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
.上海水务,2006,22(3):45-46.
被引量:10
2
钱嫦萍,王东启,陈振楼,黄民生,吴林林.
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
.水处理技术,2009,35(4):13-17.
被引量:103
3
王鹏,高超,姚琪,韩龙喜,申霞.
太湖丘陵地区农田氮素迁移的时空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2006,27(8):1671-1675.
被引量:28
4
王英才,刘永定,郝宗杰,张兰,沈银武,李根保,李敦海,陈德辉,马庆,杨洪芳.
上海市几条黑臭河道治理效果的比较与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2009,33(2):355-359.
被引量:49
5
张落成,吴楚材.
无锡市水环境变化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与对策[J]
.生态环境,2004,13(1):34-36.
被引量:3
6
朱亮,苗伟红,严莹.
河流湖泊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述评[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59-62.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78
1
韩波波,杨清海,李秀艳.
生物栅对绥宁河河水修复效果的研究[J]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4(3):150-153.
被引量:6
2
唐晓 ,王佳 .
海水ORP的影响因素[J]
.装备环境工程,2004,1(1):37-39.
被引量:23
3
张澎浪,孙承军.
地表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对pH值及溶解氧含量的影响[J]
.中国环境监测,2004,20(4):49-50.
被引量:76
4
朱亮,苗伟红,严莹.
河流湖泊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述评[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59-62.
被引量:31
5
秦伯强,高光,胡维平,吴庆龙,胡春华,刘正文,谷孝鸿,朱广伟,陈非洲.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
.湖泊科学,2005,17(1):9-16.
被引量:138
6
赵永才,孙又山,王玉树.
微电解法脱除水溶性染料废水色度的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1):18-21.
被引量:48
7
张捷鑫,吴纯德,陈维平,陈利军,贺明和.
污染河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2005,24(2):178-181.
被引量:70
8
田华,赵琪,郭敏,张义明.
影响螺旋藻生物量的因素研究进展[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28-32.
被引量:14
9
刘春常,夏汉平,简曙光,任海,张倩媚,刘家宝,郁向东.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以深圳石岩河人工湿地为例[J]
.生态环境,2005,14(4):536-539.
被引量:61
10
金承翔,孙建军,黄民生,徐亚同.
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水体净化修复研究[J]
.净水技术,2005,24(4):1-4.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200
1
盛筱祺,周春应.
无锡市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10):76-78.
被引量:1
2
杨金明,董军,杨海斌,杨玉军,钱龙.
黑臭水体治理中环保清淤技术探讨及其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2022,48(S02):202-209.
被引量:4
3
黄雪玲,刘慧敏,何启帆,熊瑞涵,蔡婷婷,任拥政,康建雄,李道圣,刘冬啟.
低温条件下不同曝气方式对硫自养湿地脱氮效能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1):2619-2628.
被引量:7
4
刁玉婷,方银娥,刘永峰,肖海水,潘凤开.
某城镇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J]
.广东化工,2020,0(3):133-133.
被引量:4
5
LIANG Tao,WANG Shanna,CAO Hongying,ZHANG Chaosheng,LI Haitao,LI Hengpeng,SONG Wenchong,CHONG Zhongyi.
Estim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load from nonpoint sources in the Xitiao River catchment,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8,20(10):1195-1201.
被引量:13
6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
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S2):177-181.
被引量:11
7
张晟,熊友才,徐圃青,张龙,胡晋,顾礼明,金玉,翟康,李凤民.
常州市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J]
.环境工程,2010,28(S1):43-45.
被引量:4
8
李伟烈.
广东省水资源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
.生态环境,2004,13(2):284-286.
被引量:25
9
李金中,李学菊.
人工沉床技术在水环境改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B09):825-830.
被引量:31
10
王红晋,叶思源,杜远生.
湿地生态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J]
.海洋地质动态,2006,22(11):7-1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71
1
刘旭.
浅谈黑臭河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11):00073-00073.
被引量:2
2
白峰青,郑丙辉,田自强.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生态效应[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4):99-100.
被引量:99
3
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高光,陈宇炜.
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127-2131.
被引量:56
4
姜登岭,张晓健.
饮用水中的磷及其在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去除[J]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5):796-801.
被引量:15
5
邓晓皋.
吸附法固定微生物细胞的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进展,1993,13(4):7-10.
被引量:8
6
吉红香,黄本胜,李东风.
水葫芦过度繁殖造成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
.广东水利水电,2005(1):1-4.
被引量:26
7
朱亮,金贤.
复合菌群处理城市污染水体的试验研究[J]
.水资源保护,2005,21(3):1-3.
被引量:5
8
杨磊,林逢凯,胥峥,范闳颜,高逸秀.
城市富营养化河道复合酶-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8):607-610.
被引量:18
9
常丹东,王礼先.
水土保持对黄河年径流量影响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B04):37-42.
被引量:27
10
张甲耀,李静,夏威林,邓南圣.
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6,2(2):193-199.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9
1
李明慧,刘谦,施怀荣,海冰寒.
复合生物制剂在西土城沟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
.北京水务,2015(5):10-14.
被引量:1
2
谭林山,施怀荣,郭玉雷,李志林,翟淑金,吕笑婧,海冰寒.
高效固化微生物技术在南运河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
.北京水务,2016(2):16-19.
被引量:2
3
陈松林,梁文艳,施怀荣,海冰寒.
复合生物修复技术在唐山南湖水域水华控制中的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31(6):256-257.
4
曲本庆,赵金林,施怀荣,海冰寒.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德州行政中心水体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31(10):160-160.
5
高艳.
基于曝气技术与生物促生剂结合的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研究[J]
.水利技术监督,2017,25(5):93-95.
被引量:24
6
张阳阳.
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
.农村科学实验,2019,0(19):102-104.
7
陈敏,王静,李晨华.
河湖水生态修复技术探析[J]
.广东化工,2020,47(4):152-153.
被引量:6
8
袁步先,刘乐,石志孔,邹稳.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黑臭水体水质改善的试验研究[J]
.广州化工,2021,49(13):72-74.
被引量:1
9
金少锋.
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2018,0(2):239-23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董子威,汪如,刘莉屏,周慧君,温豪,覃英,高小雯,赵群芬,张德民.
微生物菌剂联合填料对污水水体的脱氮效果及其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环境工程,2023,41(S01):596-601.
被引量:2
2
占洁,杨继臻,杨帆.
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
.区域治理,2018,0(49):43-43.
3
高昊峰.
国内外茶饮料发展概况[J]
.饮料工业,2000,3(2):6-10.
被引量:14
4
熊玉宝.
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18,14(15):144-145.
被引量:1
5
凌秀民.
基于生物修复技术的黑臭河道治理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18,14(39):163-164.
被引量:1
6
许瑞,陈心仪,付先萍,姚青,闻灏人,邹平.
微生物法治理黑臭水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云南冶金,2018,47(5):82-88.
被引量:8
7
冯小勇.
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8(24):92-92.
被引量:2
8
张阳阳.
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
.农村科学实验,2019,0(19):102-104.
9
梁宏,王新,孙宏,吴逸飞,姚晓红,沈琦,汤江武,葛向阳.
一种固定化复合菌剂的特性及净水性能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5):24-30.
被引量:4
10
段晓峰.
微生物对DDTs-PAH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效果分析[J]
.水利技术监督,2020,0(1):36-38.
被引量:1
1
罗艳,金树权,周金波.
不同类型微生物净水剂的净水能力比较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11):42-45.
被引量:4
2
张永忠,李永明,杨永革,王道英.
南昌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J]
.地质调查与研究,2007,30(1):62-69.
被引量:3
3
刘青,袁观洁.
微生物净水剂在流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25(1):82-84.
被引量:14
4
卞云斌,程龙兴,田卫东.
观赏性水生花卉及观赏鱼在半封闭河道中净化水质的技术研究[J]
.渔业现代化,2005,32(2):36-37.
被引量:4
5
焦圆圆,黄奕龙,孙翔.
广州市番禺区河涌污染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0):47-49.
被引量:11
6
黄治平,张克强,沈丰菊,马友华,翟中葳,孙丽.
巢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调查和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1):179-184.
被引量:23
7
荆璞,李京辉,施怀荣.
念坛公园水体生物生态治理分析[J]
.北京水务,2013(4):32-35.
被引量:3
8
孟庆香,张扬扬,赵志江,尚广俊.
基于规划视角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以信阳市双椿铺镇黄楼村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484-3486.
被引量:4
9
王万林,王永利.
我国有机高分子净水剂的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2006,26(12):1-4.
被引量:7
10
彭建华,陈文祥,陈会明,袁晓梅,郑秀丽.
综合生物塘处理养殖废水初探[J]
.水利渔业,2004,24(4):60-62.
被引量:7
中国水利
2013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