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台湾润泰预制工法介绍 被引量: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概述 预制装配式建筑工法(简称预制工法)在上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国房荒严重,迫切要求解决住宅问题,促进了预制工法的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由于预制工法的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出处 《混凝土世界》 2013年第9期50-56,共7页 China Concrete
作者简介 尹衍墚,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并兼任建筑事业体总工程师和研发长。1986年获得台湾政治大学企管博士学位。目前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大学土木研究所兼任教授。2005年获颁台湾地区国家创作发明奖个人金奖。2008年得到俄罗斯国家工程院荣誉院士,2011年当选俄罗斯国家工程院第一副院长。个人拥有世界营建工程专利多达380余项 詹耀裕,台湾润泰集团上海沛丰工程与江苏润泰精密工程总经理。1961年1月生于台湾省,1989年毕业于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土木丁程研究所.取得硕十学位,主修结构。毕业后曾任职润泰营造技术研发科经理、润弘工程预制设计部经理与施工部经理、协理、润弘精密工程事业处副总经理。主要专长为预制施工与生产技术、复合化建筑工法、建筑工法与系统规划与营建管理。1999年曾获台湾营建署“杰出营建自动化工程专业人员奖”;2004年“台湾建筑金奖”之921地震教育园区预应力预制结构项目负责人:2009年获颁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杰出系友奖”;实用新型专利共4项。电话:021—51060128转209 黄绸辉,台湾润泰集团润弘精密工程工程处协理。1970年4月生于台湾省,1983年毕业于台湾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1985年取得台湾地区土木技师执照。毕业后任职润弘精密工程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主任、襄理、副理、经理、协理。主要专长为预制施工技术、复合化建筑工法。曾担任台湾多项大型预制工地项目经理,包含宏盛帝宝PC外墙板预制项目负责人、蓝海红树林38层预制结构项目负责人等。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63

  • 1宋国华,王东炜,滕海文,曾玉山.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竖缝抗剪承载力研究及国内外规范的比较[J].世界地震工程,2005,21(2):125-128. 被引量:13
  •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3黄祥海,梁书亭,朱筱俊.预制装配式框架干式企口连接中缺口梁的受力性能分析[J].工业建筑,2007,37(10):46-49. 被引量:18
  • 4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1 -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 5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1-91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 6Martha V.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with precast concrete [ J ].PCI Journal, 2006,51(1) : 42-61 .
  • 7Yee A A. Structur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precast/prestressedconcrete construction[ J]. PCI Journal, 2001b,46(4) :34-42.
  • 8杨华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 9Park R. A perspective on seismic design of precast concretestructures in New Zealand [ J ]. PCI Journal, 1995 , 40 ( 3 ):40-60.
  • 10Menegotto M. Precast structures and L ’ AQUILA 2009Earthquake [ C ]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precast concretestructures. Lisbon, 201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8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