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当代中国改善民生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2

On the Significance about People's Livelihood of Contemporary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生涉及老百姓基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民生问题既表现为老百姓日常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又表现为具体的社会问题。当代中国民生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善民生既是转型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矛盾多发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 People's livelihood is the common basic survival and living condition.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 can be thought as not only living condition issues, but also as social problem.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but also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social justice.
作者 杨政
出处 《未来与发展》 2013年第9期45-48,共4页 Future and Development
基金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与社会事业发展研究"(10AZD021)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基于民生保障的社会建设路径研究"(TJSR11-016)
关键词 民生问题 社会转型 社会问题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 social transformation social problem.
作者简介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的新战略[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4.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4-565.
  • 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综合指标研究室.2011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EB/OL].(2012--05-18).http:// sdccass, cn/ pic/ Upload/ Files/ baogao/ 201203/ F6346722794823612054106.pdf.

共引文献155

同被引文献13

  •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 2约翰·哈特利.文化研究简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 3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 4汉斯·昆.世界伦理构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 5詹姆士.多元的宇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6丹纳.艺术哲学[M].傅敏,傅雷,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57.
  • 7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丰裕社会[M].赵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68.
  • 8阿多诺·西奥多.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57.
  • 9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
  • 10姚文放.“审美”概念的分析[J].求是学刊,2008,35(1):96-102.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