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兴产业培育路径探讨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资源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资源的有限性成了制约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桎梏,为了实现资源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为资源型城市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选择。本文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范围的界定,分析其成因,论证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兴产业的形成机制以及培育新兴产业的基本路径,为我国城市经济,尤其是西安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
马春紫
机构地区
西京学院经济管理一系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18-119,共2页
Commercial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路径
新兴产业
分类号
F06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作者简介
博士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凌文昌,邓伟根.
产业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2):20-24.
被引量:63
2
周德群,龙如银.
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76-82.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王春燕,成谋.
试论矿业城市中期发展阶段的可持续发展——以西北地区矿业城市为例[J]
.发展,2000(7):43-44.
被引量:5
2
周长庆.
浅论资源型城市属性、结构及成长中的协调发展[J]
.经济体制改革,1994(5):23-30.
被引量:26
3
姚睿,胡兆量.
北美澳洲工矿城镇发展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1997,4(1):41-44.
被引量:17
4
[16]张朝阳. 矿竭一定会城衰吗?--谈我国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N]. 经济日报, 1997.
5
H钱纳里 M赛尔奎因.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6
凌文昌.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研究[J].经济研究资料,1998,(11).
7
罗树清.资源型城市的改革与发展[N].经济日报,1997—08—18(6).
8
H钱纳里 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
张以诚.矿业城市分类及其发展模式[N].中国矿业报,1997.10.10.
10
焦华富,韩世君,路建涛.
德国鲁尔区工矿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J]
.经济地理,1997,17(2):104-107.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91
1
侯粲然,刘欢,王化成.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企业投资效率[J]
.会计与经济研究,2022,36(1):46-67.
被引量:19
2
李学鑫.
内陆区域中心城市工业转型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2):97-103.
3
仇方道,唐晓丹,张纯敏,朱传耿,姚晓蔚.
江苏省工业转型的时空分异特征与机理[J]
.地理研究,2015,34(4):787-800.
被引量:20
4
吴奇修,陈晓红.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一个文献综述[J]
.江汉论坛,2005(3):39-41.
被引量:24
5
吕涛,赵志彬.
警惕煤炭矿区产业链延伸的风险[J]
.中国煤炭,2005,31(5):21-22.
被引量:9
6
赚钱是硬道理[J]
.信息系统工程,2005,18(9):27-27.
7
徐彬.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探讨[J]
.理论界,2005(10):63-64.
8
李新春,李贤功.
中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61-66.
被引量:5
9
刘荣增.
河南省资源型城市问题与转型对策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5(12X):226-227.
被引量:2
10
邵洁笙,吴江.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的内涵及其相关关系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2):79-81.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7
1
孙久文,易淑昶,傅娟.
提升我国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承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2021(2):102-109.
被引量:22
2
刘建春.
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 把赣州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J]
.中外企业家,2017,0(7):235-235.
被引量:2
3
欧进锋,许抄军.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研究[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40(5):65-77.
被引量:2
4
罗丹阳.
增强中心城市聚集效应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2019(11):127-133.
被引量:4
5
邬晓霞,时晨,高见.
资源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机制创新[J]
.经济问题,2020(12):11-17.
被引量:17
6
黄艳,安树伟.
中国都市圈:识别、特征与发展态势[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22(3):29-36.
被引量:24
7
吕松.
柳州市高质量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研究[J]
.桂海论丛,2022,38(3):100-10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罗文荣.
柳州在广西区域全面发展战略中的定位与功能解析研究[J]
.中国商论,2024,33(24):161-164.
1
朱卫江.
构建浙江特色的新兴支柱产业[J]
.浙江经济,2009(17):12-13.
被引量:1
2
程振革.
合肥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探索[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6,15(5):11-14.
3
王羽蓓.
我国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综述[J]
.经营管理者,2010(24):59-60.
被引量:1
4
姚远,何金武,张丽.
点赞“七新”贵州[J]
.当代贵州,2015,0(11):30-31.
5
朱敏.
调结构与新兴产业培育[J]
.新经济导刊,2014(8):5-5.
6
卢昌茂.
新兴产业培育的探讨[J]
.中外企业家,2014(6):245-245.
7
内蒙 2012年内蒙古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J]
.硅谷,2013(4).
8
倪建平.
结构调整须重视新兴产业培育——诸暨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调查[J]
.浙江经济,2006(20):46-47.
9
郭玉琼.
“关天经济区”规划下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的思考[J]
.中国经贸导刊,2010(11):40-40.
被引量:2
10
李明旭.
2010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
.中国经贸,2010(18):60-61.
被引量:1
商业时代
2013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