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亳州市谯城区小麦低温冷害形成原因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亳州市谯城区小麦冻害基本情况的分析,总结出小麦冻害的特点与形成原因,并针对各种原因提出了小麦冻害防御措施,对预防小麦冷害、减少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夏来修
机构地区
安徽省亳州市颜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5期147-148,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小麦
低温冷害
特点
原因
防御措施
安徽亳州
谯城区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425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作者简介
夏来修(1965-),男,安徽亳州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涂祖荣.小麦春季低温冷害及其防御措施[J].福建农业科技,1982(5):7-10.
2
程延年.
低温冷害及其防御[J]
.农村成人教育,1994(5).
被引量:3
3
马魁侠,曹晋娟,李运锋.
亳州市2006年影响小麦灌浆的低温冷害过程分析[J]
.气象,2007,33(2):76-80.
被引量:10
4
杨胜利,马玉霞,冯荣成,路开梅,刘立杰.
豫北地区两类强筋小麦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6(3):9-13.
被引量:8
5
邢君,田灵芝.
2005年安徽省小麦冻害调查报告[J]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5):52-55.
被引量:3
6
李学章,王玉成.
淮北地区小麦冻害发生特点及预防补救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81-8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金为民.
麦类作物干物质积累规律探讨[J]
.中国农业气象,1993,14(2):4-6.
被引量:10
2
高金成,张发寿,卢小扣,许连彭,郭九林,庄双富.
小麦生殖生长阶段综合温度指标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1993,14(5):6-9.
被引量:6
3
王冬艳,朱军.
淮北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防御和补救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5(10):25-25.
被引量:2
4
李茂松,王道龙,钟秀丽,王春艳,苏常红,赵鹏,阎旭雨,渡边好昭,吉田久.
冬小麦霜冻害研究现状与展望[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4):72-78.
被引量:104
5
赵三立 王玉莲 田淑花 等.影响淮北地区小麦灌浆的气象要素分析[J].安徽气象,2004,(2):29-29.
6
陈若礼,訾秀华.
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与小麦出苗和生长发育的关系[J]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2):150-152.
被引量:25
7
朱学玲,张占胜,苗顺卿.
冷害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J]
.河南气象,1999(3):36-37.
被引量:2
8
魏东岚.
豫东地区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9(4):65-70.
被引量:5
9
千怀遂,魏东岚.
气候对河南省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0,15(2):149-154.
被引量:57
10
李琦,王腾蛟,汪芝寿,杨恒仁,孙建平,秦晓光,杨光,张芳,訾秀华,周宗民.
冻害冷害对淮北市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723-726.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20
1
JIN Shao-hua,ZHOU Hong,AI Yong-zhi,CAI Ai-ping.
The Cause and Weather Circulation Features of Chilling Damage in Yuxi[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1,2(6):46-50.
被引量:1
2
王琪珍,王承军,卜庆雷.
2006~2007年度莱芜小麦减产的气象条件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8):131-132.
被引量:5
3
高懋芳,邱建军,刘三超,覃志豪,王立刚.
我国低温冷冻害的发生规律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5):1167-1172.
被引量:35
4
姬社英,严玉彬,常保强,扈英磊.
春季低温冷害对平顶山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09(8):159-159.
被引量:5
5
路开梅,张东升,张大明,史学礼.
最佳播期及晚播对不同中筋小麦生长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7(2):5-8.
6
曹文昕,万映秀,赵斌,赵莉,何贤芳,张平治.
小麦不同生育期抗寒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57-59.
被引量:5
7
张平治,徐继萍,范荣喜,夏献锋,万映秀,曹文昕.
安徽省小麦品种演变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95-199.
被引量:18
8
杨胜利,马玉霞,张大明,刘立杰.
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优化组合试验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8(1):1-5.
被引量:5
9
许孟会,冯晓,庞涛,祝晓红,胡恒瑞.
低温冷害对南阳农业生产的影响与防御[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B09):190-192.
10
叶彩华,周吉红,栾庆祖.
2009/2010年度异常气候对北京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4):633-63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8
1
王西成,赵虹,张学斌,曹廷杰,胡卫国,陈瑜.
河南省小麦生产特点及2010年品种利用意见[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8):9-13.
被引量:8
2
董翔雁,任淑华.
2009—2010年禹城市小麦高产原因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96-96.
被引量:1
3
索艳青,张瑞雪,李杰,黄秋运,侯永升.
2012年衡水市小麦生产特点及问题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2(10):140-141.
被引量:2
4
曾继春.
浅谈小麦栽培种植技术[J]
.魅力中国,2013(16):367-367.
被引量:2
5
毛根富,张宝光.
小麦高产攻关技术要点[J]
.河南农业,2013(19):51-51.
被引量:1
6
玛依拉.哈山英.
沙湾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13(12):21-22.
被引量:1
7
宋勇杰.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2013(23):32-32.
被引量:1
8
李书芳,赵满魁.
小麦、夏谷一年两熟旱作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2013(23):38-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李自业.
2013年亳州市谯城区小麦生产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4(4):52-53.
1
程春峰.
亳州市谯城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8):153-153.
2
汪明云,樊洪金,李录久,贾祥.
亳州市谯城区小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4-14.
被引量:1
3
李自业.
2013年亳州市谯城区小麦生产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4(4):52-53.
4
夏来修.
2012年亳州市谯城区玉米生产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4):71-72.
5
张冬梅.
亳州市谯城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表现及其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64-164.
被引量:1
6
岳方建.
谯城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J]
.当代农机,2012(7):57-58.
7
潘子梅,李东跃,马杰.
亳州市谯城区药菊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4):379-379.
被引量:4
8
岳方建.
安徽亳州:积极推广秸秆禁烧及灭茬免耕播种技术[J]
.农业机械,2015(3):172-172.
9
张艳荣,张冬梅,张慧.
中药材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
.安徽农业,2004(12):24-25.
10
岳方建.
谯城区召开土地深松作业现场会[J]
.农业机械,2016(10):176-176.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