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蚕丝产业科技人才激励及保留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蚕丝科技人才是蚕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广西蚕丝科技人才的生理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有较强烈的自我实现期望。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和数据分析基础上,从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角度设计广西蚕丝科技人才激励和保留对策。
作者
陈子梅
韦小东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商学院
出处
《商场现代化》
2013年第18期96-97,共2页
基金
广西研究生创新课题
关键词
蚕丝产业
科技人才
物质激励
非物质激励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武忠远.
关于农业科技人才分类的探讨[J]
.农业经济,2006(6):7-8.
被引量:10
2
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伟,金发奇.
企业技术工人非物质激励研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2):21-21.
被引量:1
4
李颖玲.
中小企业科技人员激励因素探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2,9(5):211-21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付树文.
从兰道的人才分类图谈人才培养[J]
.江苏教育,2001(10).
被引量:2
2
杜谦,宋卫国.
科技人才定义及相关统计问题[J]
.中国科技论坛,2004(5):136-140.
被引量:124
3
杜传忠,李建标.
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就业的相关性分析[J]
.南方人口,2001,16(2):53-57.
被引量:22
4
杨薇钰,孙彩霞.
非物质激励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运用[J]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26(1):17-20.
被引量:23
5
李志,胡静.
企业员工的非物质激励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45-49.
被引量:36
6
高占海,赵爱学.
员工非物质性激励刍议[J]
.商场现代化,2007(04S):283-283.
被引量:3
7
王少华.科学地进行人才分类[J].中国人事报,2004-11-19.
8
王通讯.人才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7
9
劳动保障部.劳动保障部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补充修订工作http://www.molsagov.cn/news/2034/07/Olahtm.2004-7-1
共引文献
10
1
王念哲.
试论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权益的法律保护[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15-19.
被引量:1
2
张秉宇.
关于两种“支撑型”人才培养规划的探讨——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3):92-94.
被引量:7
3
任怡莲,冯锐.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农业科技人才评价体系[J]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4):84-89.
被引量:4
4
李山河.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探讨[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2):87-88.
被引量:5
5
王学川.
完善中小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政策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25(4):247-252.
被引量:2
6
赵鹏飞,朱雪梅,庄众.
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农业部部属“三院”为例[J]
.中国渔业经济,2015,33(5):47-52.
被引量:2
7
徐德乾,张颖,朱小甫,韩春妮.
咸阳市农业技术人员现状及需求趋势[J]
.中国农业信息,2012,24(08S):82-83.
被引量:1
8
李梦莹,吴锦程.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述评[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2(1):57-60.
被引量:3
9
崔丽贤,岳增良,韩宝文,刘金利.
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21,40(5):72-75.
被引量:10
10
赵静娟,郑怀国,张峻峰.
农业科研人员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农业科学,2018,8(8):959-96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
1
张四龙,颜爱民.
企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基于对长株潭试验区344名企业科技人才的调查分析[J]
.中国劳动,2013(8):42-45.
被引量:1
2
张玉平.
民营企业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4):18-19.
被引量:3
3
黄盛泉.
浅论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8):49-51.
被引量:8
4
李琳叶,唐文.
长沙市小微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优化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31-3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李宁,罗妍,蒋文沛.
广西工业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现状的调查研究[J]
.现代商业,2018(4):105-10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黄梓淇.
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对策[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1):205-206.
2
袁波,肖常发,谢怒怒,鄢合燕,王慧.
面向乡村振兴的贵州“人才入乡”多维激励保障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7):76-80.
1
李栋高.
中国蚕丝产业的抉择——中国/巴西蚕丝产业的潜在优势分析[J]
.四川蚕业,2000,28(1):1-6.
被引量:1
2
王进,牛虹.
合理配置资源 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陕北蚕丝产业[J]
.北方蚕业,2001,22(2):6-7.
3
杨泽森.
关于绵阳蚕丝产业的思考[J]
.四川蚕业,2003,31(4):40-43.
4
略阳县蚕丝产业一体化工作的基本经验[J]
.北方蚕业,1996,17(2):24-25.
5
王瑛,何雪芳.
天水烟草探索非物质激励模式——助推烟草员工良性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22):45-45.
6
屈达才,宋桂荣,李俊,蓝树思,卢受坤.
广西亚热带蚕丝产业发展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76-4678.
被引量:10
7
周华.
航空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的思考[J]
.管理工程师,2009,14(3):14-16.
8
靳永年.
面向21世纪的我国蚕丝科技的发展战略[J]
.广西蚕业,1996,33(1):2-5.
9
吴湘媛.
对中小企业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探讨[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11):265-266.
10
林元吉,何诗明.
技术创新是振兴传统蚕丝产业的根本途径[J]
.蚕学通讯,2000,20(2):24-25.
商场现代化
2013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