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双季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比例持续下降,从当时的71%下降到近年的40%左右。按单位土地面积计算,双季稻早晚两季产量比单季稻高57%左右,改单季稻为双季稻种植,在保持稻田面积不变情况下,可大幅提高种植面积和总产。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益不高。制约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机插秧比例不高,特别是双季稻机插秧季节紧张,适宜机插搭配品种少,机插质量较差,及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不配套等。发展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途径是:选育和筛选一批适宜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优化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品种搭配布局;创新一批双季稻机械化生产模式,完善关键环节技术模式;创制一批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机械装备,实现机具装备配套;研发一批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推进农机农艺技术配套与应用。
机构地区 中国水稻研究所
出处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China Rice
基金 农业部粮食增产模式重大攻关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二级参考文献51

共引文献811

同被引文献1539

引证文献110

二级引证文献114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