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铃薯高垄寄种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广西地区种植马铃薯季节正值高温多雨天气的生产现状,分析了采用马铃薯高垄寄种栽培技术的优势,并从种薯选择与处理、整地寄种、田间管理、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该项技术,以供参考。
作者
覃艳
机构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农业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3期106-106,108,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马铃薯
高垄
寄种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32.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屈冬玉,谢开云,金黎平,庞万福,卞春松,段绍光.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食物安全[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358-362.
被引量:238
2
韦本辉.广西马铃薯种植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25.
3
余贵先,雷昌云,邢丹英,沈其文,汪澄,叶光军,刘国波,龙文莉.
湖北省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44-46.
被引量:25
4
代健康,陈建林,王明义.
小春马铃薯高垄三行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11(2):114-11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蒋骏,王立祥.
宁夏南部不同降水年型主要粮食作物的降水生产潜力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0,8(4):54-61.
被引量:9
2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
宋伯符.充满朝阳的中国马铃薯产业[A]..见:马铃薯产业与高新技术[C].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2.185-188.
5
屈冬玉 金黎平 谢开云 卞春松.中国马铃薯产业现状、问题和趋势,马铃薯产业与西部开发[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1-8.
6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农业出版社,2001..
7
党永花.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被引量:5
8
刘慧颖.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47-147.
被引量:3
9
廖华俊,江芹,董玲,宁志怨,李卫文.
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18-10020.
被引量:6
10
张学莲.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148-14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63
1
许世豪,赵春波,皇甫丽云,范欣桐,陈姗姗,韩忠才,韩玉珠.
不同钾源对马铃薯钾营养积累、转运及产量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23(6):202-208.
被引量:2
2
李瑜,范莹莹,李家寅,张笑笑.
马铃薯泥面条水分形态迁移特性研究[J]
.粮食加工,2020,0(1):13-16.
3
张烁,罗其友,马力阳.
我国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25(12):151-160.
被引量:18
4
陈巧玲,程群,高剑华,徐怡,叶兴枝,陈火云.
气雾栽培在脱毒马铃薯生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58-60.
被引量:2
5
朱佳莉,丁艳,徐宏章,辛翠花,蔡禄,肖欢欢,何炎红,李娜,郭江波.
接种晚疫病病原菌对马铃薯水杨酸、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4238-4240.
被引量:2
6
何庆才,朱继信,范士杰.
马铃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B09):30-33.
被引量:1
7
王岫芳.
马铃薯抗晚疫病和病毒病转基因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马铃薯,2006,20(2):111-114.
被引量:2
8
伍壮生,刘明月.
长沙地区春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J]
.中国马铃薯,2006,20(5):265-269.
被引量:5
9
赵文魁,王惠群,田梅,童建华,梁艳萍.
MS培养基不同碳源和矮壮素浓度对马铃薯试管苗农艺性状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8):1147-1150.
被引量:9
10
徐建飞,王加加,李颖,金黎平,JACOBSEN Evert,黄三文,屈冬玉.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定位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J]
.科技导报,2007,25(17):30-35.
被引量:3
1
环爱华.
稻田寄种黑麦草的栽培技术[J]
.农村养殖技术,2003(15):28-28.
2
李友军,段变芳,闫兴斌,牛惠民,刘素琴.
旱地小麦抗旱播种方式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15(1):21-26.
被引量:3
3
马相才.
稻田寄种黑麦草栽培技术[J]
.河南科技(乡村版),2005(7):13-13.
4
何萍.
提供珍稀良种试种[J]
.农村新技术,1995(11):41-41.
5
李友军,段变芳,牛惠民,刘素琴,王丽萍.
旱地小麦干旱寄种技术研究[J]
.麦类作物,1997,17(1):36-40.
6
付久才.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J]
.北方水稻,2011,41(3):44-45.
被引量:4
7
段变芳,阎兴斌,牛惠民,刘素琴.
旱地小麦因墒播种方式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1996(3):10-15.
8
李豫立.
抗旱节水种小麦[J]
.农家参谋,2004(9):8-8.
9
曹承富,汪芝寿,孔令聪.
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抗旱播种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3):51-52.
被引量:4
10
许艳芬,罗在仁,钟声.
不同播种方法对多花黑麦草产量的影响[J]
.云南畜牧兽医,2006(4):38-40.
被引量:10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