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探讨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实践证明,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是麦田中后期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全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是泽州县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一项丰硕成果。提出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发展的建议。
作者
刘全忠
孙忠平
机构地区
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农技站
山西省泽州县农业委员会
出处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年第10期61-61,63,共2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关键词
小麦
“一喷三防”技术
形成
发展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作者简介
(1958-),男,山西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10
1
范绍强,武银玉,连晋,王全亮,贾明光,李争艳,曹亚萍.
晋南麦区麦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时空生态位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19,0(12):55-58.
被引量:7
2
汪世泽,郝树广.
温度对麦长管蚜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1993,12(3):53-56.
被引量:8
3
白莉,尹青云,李锐,王孝威,郑王义,任东植,曲运琴,李希平.
麦长管蚜种群时空动态的初步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1):90-93.
被引量:3
4
杨益众,印毅,王红,余月书.
蜂蜜模拟麦蚜蜜露危害对小麦产量和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68-271.
被引量:13
5
王运兵,金德锐,王连泉,梁常运,任灵枝,葛长寿,张培灵.
麦蚜混合种群数量自我调节机制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22(3):5-8.
被引量:8
6
相建业,冯崇川,马曙.
麦蚜发生规律及预报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1994,3(1):90-94.
被引量:7
7
峗庆才,吴仕源,毛永斌,王开洪.
小麦蚜虫为害特性及防治指标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1):35-38.
被引量:3
8
李继平,金社林,胡冠芳,万安民.
甘肃甘谷县麦蚜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初探[J]
.植物保护,1995,21(2):2-4.
被引量:4
9
白莉,郑王义,任东植,曲运琴,李喜平,王随保.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估计及防治阈值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1):61-64.
被引量:10
10
邱光,肖英方,顾正远,邵伯焕,周文宝.
麦蚜混合种群发生规律与空间生态位演变[J]
.江苏农业科学,1996,24(3):37-3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8
1
孔涛,张海珍,闫迎迎.
济源市小麦“一喷三防”的成功经验与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48-148.
被引量:2
2
郝丽娜,曾洪寿,赵亮.
巩留县冬小麦“一喷三防”四种叶面肥料肥效对比试验[J]
.新疆农业科技,2014(6):47-48.
被引量:1
3
许烨,邰艳利,陈江锋,吴争增,王雅丽.
富平县小麦“一喷三防”主要操作办法及建议[J]
.陕西农业科学,2015,61(5):65-66.
4
孙秀振.
小麦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77-77.
被引量:3
5
孙秀振.
浅析东阿县小麦宽幅播种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6,36(2):67-67.
6
苑晓燕.
小麦“一喷三防”应用技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J]
.农家致富顾问,2017,0(24):49-49.
7
王永芳,李景玉,范丽丽,董志平,马继芳.
种子处理与穗期喷雾联合应用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及增产效果评价[J]
.农业灾害研究,2019,9(1):3-5.
被引量:2
8
胡想顺,李靖文,彭静凤,赵惠燕,刘同先.
麦长管蚜对小麦产量成分的影响与生态防控[J]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2):110-11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杨非,惠军涛,梁春玲,王德田,刘锦妮.
蓝田县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实践与思考[J]
.陕西农业科学,2015,61(5):59-61.
被引量:2
2
田宇,刘道红,李晓月,熊路,汪友元.
天门市小麦“一喷三防”实施成效、问题及建议[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9):78-78.
被引量:1
3
姚丽,张世鲜,马新勇.
叶面肥对甜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J]
.现代农业,2016(6):29-29.
4
朱红梅.
叶城县冬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2017(3):5-6.
被引量:1
5
董芳.
小麦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探析[J]
.种子科技,2018,36(2):69-70.
被引量:2
6
孙桃元.
高密市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实施经验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18(7):278-280.
7
熊德先.
种子处理对农作物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J]
.农家致富顾问,2021(6):78-78.
8
张旭明,郭建国,谢晓丽,赵发福,薛应钰,金社林.
春小麦间作豆科绿肥对麦长管蚜及其天敌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2022,42(11):28-32.
9
刘斯涵,蒋何蕴涵,黄纯杨,杨茂发,于晓飞.
4种杀虫剂对食蚜瘿蚊的安全性测评[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23,42(3):66-69.
10
石海春,冀钦陇,马建雄,梁玉婷,李广阔,张海英,刘永刚.
LC20呋虫胺长期暴露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J]
.昆虫学报,2023,66(5):685-693.
被引量:3
1
华旭红,李源.
春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一喷三防技术及实施效果[J]
.农业与技术,2015,35(18):129-129.
被引量:1
2
席晗.
冬小麦“一喷三防”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9):86-86.
3
马慧敏.
叶县邀请农业专家为群众讲解病虫害防治技术[J]
.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0(5):56-56.
4
本刊记者.
北京市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技术[J]
.北京农业(上旬刊),2012(6):41-41.
被引量:1
5
张金良,古君伶,王泽民,董杰,杨建国.
小麦“一喷三防”不同防治时期试验研究[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5(1):124-125.
6
郭文华.
小麦“一喷三防”应用技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J]
.农技服务,2016,33(11):75-75.
被引量:2
7
张继伟.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2014(10):108-108.
8
王洪山.
小麦玉米生产中推广的几项新技术[J]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3(5):48-49.
被引量:1
9
章扬武,罗文辉,赵娴,余显旺,查志刚.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防病增产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34-135.
被引量:1
10
张慧成,武世信,任亚琴.
小麦中后期管理要抓好“一喷三防”[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92-192.
被引量:6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