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性善论”与道德自我修养的提升——以伦理自然主义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伦理自然主义以自然主义人性作为哲学基本前提,坚信人普遍具有内在的自然善性基础;人类的同情、互助的先天自然性印证道德自我善性的社会基础。性善论得到文化基因说的理论确证以及人类互助法则的支持。基于伦理自然主义的理念,传统文化重视反求诸己、返身而诚的道德修养求证之道,追求化德性为自然的道德境界。伦理自然主义是确证道德自我的本源价值与提升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要路径。
作者 杨伟涛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Study and Practice
基金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实践理性中理性与情感的融通"(10YJC2005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道德自我形而上学基础的社会哲学转向"(20110490674)
作者简介 杨伟涛: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美]莫蒂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编.《西方思想宝库》,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592页.
  • 2倪梁康.道德本能与道德判断[J].哲学研究,2007(12):72-78. 被引量:14
  • 3熊十力.《现代新儒学的根基—熊十力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第180页.
  • 4[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第97-98页,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5[俄]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2页,第14页,第59页,第264页,第77页.
  • 6[法]卢梭.《论人类之间不平等的起源》,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75页.
  • 7[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43页.
  • 8[美]杜步斯赞.《遗传学与物种起源》,谈家桢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年,第289页.
  • 9[美]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何意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页.
  • 10[法]柏格森.《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根源》,(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39页.

二级参考文献20

  • 1M.奥克肖特,张铭.巴比塔——论人类道德生活的形式[J].世界哲学,2003(4):105-112. 被引量:33
  • 2理查德.罗蒂,罗跃军.哲学嫉妒[J].求是学刊,2005,32(4):23-27. 被引量:3
  • 3倪梁康.关于“羞恶之心”的伦理现象学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3):113-119. 被引量:12
  • 4胡塞尔 倪梁康译.《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M].商务印书馆,1999年..
  • 5别尔嘉耶夫,2001年.《论人的使命》,张百春译,学林出版社.
  • 6赖特,2002年.《道德的动物—我们为什么如此》,陈蓉霞,曾凡林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7卢梭,2007年.《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 8《蒙母随笔全集》,1996年,潘丽珍等译,译林出版社.
  • 9倪梁康,2007年a.《道德意识来源论纲》,载黄克剑主编.《问道》,福建教育出版社.
  • 10诺齐克,2006年.《苏格拉底的困惑》,郭建玲,程郁华译,新星出版社.

共引文献117

同被引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