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66-68,共3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39
-
1赵宇.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影响——以古北口旅游业发展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340-347. 被引量:7
-
2潘莹,施瑛.简析明清时期江西传统民居形成的原因[J].农业考古,2006(3):179-181. 被引量:7
-
3陈牧川.中国古代民居中的建筑风水文化——江西万载周家大屋考察[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4):33-35. 被引量:2
-
4李昕泽,任军.传统堡寨聚落形成演变的社会文化渊源——以晋陕、闽赣地区为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27-33. 被引量:9
-
5潘莹.江西传统民居的平面模式解读[J].农业考古,2009(3):197-199. 被引量:12
-
6刘烈辉.浅析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的文化特征[J].时代文学,2008(20):148-149. 被引量:6
-
7蔡晴,姚赯.临水而居与枕水而居——婺源与江南滨水历史聚落空间特征的比较研究[J].农业考古,2009(4):306-312. 被引量:4
-
8李慧.漫谈千年古村——流坑的石雕艺术[J].电影文学,2008(10):156-156. 被引量:3
-
9王春阳.浅论流坑古村的建筑特色[J].电影文学,2008(2):115-116. 被引量:2
-
10卢倚天.赣南围屋与闽西土楼的防御空间比较——以燕翼围与怀远楼为代表[J].建筑学报,2009(S1):60-6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4
-
1罗坤明,张斌,史虹霞.乐安流坑传统木雕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包装工程,2024,45(S01):445-453. 被引量:1
-
2李洁.江西传统民居研究进程与展望[J].华中建筑,2012,30(12):165-167. 被引量:5
-
3赵小刚,王昱瑶,魏广龙.近20年乡村旅游对我国传统村落发展影响相关研究述评[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5(3):85-95. 被引量:2
-
4马智胜,郭跃,瞿杰.流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营[J].旅游科学,2004,18(1):27-3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2
-
1李文兵.国内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3):69-72. 被引量:20
-
2陈国生.旅游环境保护与政府干预[J].旅游科学,2004,18(3):70-73. 被引量:17
-
3冀瑞鹏,卢松,蔡云峰.古村落旅游开发经营中的尺度政治分析——以婺源冲突事件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45-48. 被引量:6
-
4高巍,周清华,赵玫.赣中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质研究——以渼陂古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8,36(3):79-84. 被引量:10
-
5张海滨.从“过白”看赣北敞厅——天井式住居类型及谱系流布[J].建筑遗产,2018,0(4):38-48. 被引量:7
-
6贺海芳,郑侃,倪绍敏,冷浩然.近20年来江西省古村落研究综述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4). 被引量:5
-
7乔迅翔.天井的消逝与构架的演化--庐陵传统住宅特色研究[J].华中建筑,2020,38(10):109-115. 被引量:3
-
8薛中竣.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村委主任,2024(3):118-120. 被引量:2
-
9杜海婷,周杨.新时代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松塘村为例[J].现代农业研究,2025,31(1):41-49.
-
10蒋佳慧,陆煜林,杨悠悠.惠安木雕:传统与现代设计的交融[J].天工,2025(24):3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