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动态心电图诊查室性早搏的昼夜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的昼夜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82例室性早搏患者分为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对室性早搏的患者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跟踪观察,同时将其分为昼夜两组时间进行比较观察,使观察分析室早昼夜变化更准确。结果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均以间型为多,室早的昼夜变化与基础心率无明显关系。夜间室早的严重度冠心组减少与增加的例数接近,其他心脏病组增加的例数大于减少的例数,二组减少多为3~2度;无心脏病组减少多为2~1度;病例数则明显增多。结论室早的昼夜变化不仅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进行支配,同时还受心脏负荷改变、心脏病变原因和受损程度等因素影响。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99-100,共2页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慕容洋洋.动态心电图诊查室性早搏的昼夜变化与临床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1):61-62.
  • 2荣继敏.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室性早搏的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53-55.
  • 3杨韧,张剑,赵丽.AMI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89-90. 被引量:4
  • 4黄宛,王思让,陈新,等.临床心电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66.
  • 5潘映辐.临床诊断电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1-155.
  • 6陈灏珠.心律失常诊治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16(11):481-489. 被引量:15
  • 7卢才义.临床心律失常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31-135.

二级参考文献3

  • 1Masami k,Kazuo k,Toshiyuki I,et al.Value of ST-segment elevation pattern in predicting infarct size an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t dischange in patients with reperfused 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Heart J,2006,137:522-527.
  • 2张淑梅 白静秋 李贺香."墓碑状"ST段抬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6,.
  • 3丁明学,吴宏超,李公信,刘映峰,李志樑,高玉琪.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同形态的ST段抬高与梗死面积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5):216-21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18

同被引文献50

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