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汽检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为对象,探索中高职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体系,联合汽车维修企业建设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资源,建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探索制度改革,实现招生多样化,实现中高职教育的全面衔接。
作者
张钱斌
机构地区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职教通讯》
2012年第26期12-14,共3页
Communi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高职汽检专业
中高职教育
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U472-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作者简介
张钱斌,男,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修专业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1
冉隆平.
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21):2109-2110.
被引量:23
2
陆洁瑜,杜清萍.
以商务英语专业群为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25(2):104-105.
被引量:10
3
肖琳.
对机电专业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05,7(3):45-4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张晓拔.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网络关系及结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5(24):20-22.
被引量:4
2
张晓拔 ,谢革新 .
课程观指导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5):40-42.
被引量:6
3
张英,张志元.
农业中高职教育“3+2模式”的研究[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15(3):5-7.
被引量:8
4
郭翠兰.
中高职衔接基本问题与协调发展若干对策[J]
.职教论坛,2007,23(03S):52-53.
被引量:48
5
刘凌,肖化移.
试论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0):50-52.
被引量:40
6
武佩牛.
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2):6-8.
被引量:31
7
郭冬生.
论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
.职教论坛,1999,15(9):16-19.
被引量:12
8
秦虹.
中职与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2000,21(7):4-7.
被引量:24
9
彭明强.
浅谈中高职教育的衔接[J]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5):18-18.
被引量:2
10
苏志刚,陈蓉,任君庆.
中高职衔接的理论思考[J]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1):98-100.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35
1
聂晓.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J]
.科技信息,2012(7):467-467.
被引量:5
2
赵婕.
基于工作过程探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架构——以上海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
.对外经贸,2012(4):143-145.
被引量:3
3
李鸣.
关于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关系及衔接问题初步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7B):214-216.
被引量:2
4
戴崇.
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基本问题的研究[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73-75.
被引量:7
5
邢江勇.
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2):12-16.
被引量:33
6
袁旦.
中、高职衔接的现实意义和实施方法探究[J]
.企业导报,2013(6):230-230.
被引量:2
7
刘守旺,张礼国.
“中高职教育衔接”视域下体育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4):206-208.
被引量:2
8
李英,欧阳丽.
机电类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3(23):127-129.
被引量:6
9
舒底清,李移伦.
基于“SWOT分析”的中高职衔接策略研究——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通讯,2013(19):15-18.
被引量:1
10
贾恭惠.
中高职衔接中的理念创新与体系构建[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4):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2
1
谢肖力.
对高职教育“3+2”培养模式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0(6):33-34.
被引量:8
2
马建富.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问题及其构建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8):13-18.
被引量:11
3
肖琳.
对机电专业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05,7(3):45-46.
被引量:5
4
李庆原.
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J]
.职业时空,2006,2(08S):71-71.
被引量:6
5
张家寰.
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37-39.
被引量:101
6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04-25).http://site.lzy.edu.cn/stgz/contents/967/13103-v.aspx.
7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4].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htm.
8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2014-06-28.
9
杜玉波.最近十年全国中职和高职年招生数量翻番[EB/OL].(2011-12-31)[2015-04-01].http://www.edu.en/gyss--12102/20111231/t20111231_726094.shtml.
10
今晨早报.未来参加高考的中职生,三成能升高职[EB/OL].(2014-03-25)[2015-03-13].http://news.sina.eom.en/o/2014-03-25/072029784900.shtml.
引证文献
6
1
陈方晔,汤名权,张颖.
汽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17(4):38-44.
被引量:3
2
冯勇,郑尧军,蒋璐璐.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14):66-69.
被引量:9
3
甘辉,郑颖杰.
基于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2+3”中高职衔接研究——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J]
.机械职业教育,2017(7):25-28.
被引量:3
4
赵子云.
“做、学、讲、练”一体化模式在职校汽修专业教学中运用与实践[J]
.考试周刊,2017,0(29):36-36.
被引量:1
5
张斌.
中高职衔接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
.汽车与驾驶维修,2017(11):89-89.
被引量:4
6
高玉改.
中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衔接的研究和探索[J]
.南方农机,2018,49(9):135-1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蔡兰兰.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研究[J]
.产业科技创新,2020,2(5):125-126.
被引量:2
2
甘辉,郑颖杰,宁建华.
“2+3”中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衔接研究[J]
.交通职业教育,2018(4):23-27.
3
杨海山.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9):150-151.
被引量:1
4
王尚,温福军,兰晓婕.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汽车营销与服务课程体系构建[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173-175.
被引量:1
5
杨秀娟.
关于汽车运用技术中高职衔接问题分析与研究[J]
.南方农机,2017,48(23):154-154.
被引量:4
6
陈静.
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0(1):59-62.
被引量:5
7
唐伦,颜伟华.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具开发[J]
.内燃机与配件,2018(10):242-243.
被引量:1
8
廖振兴.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探索[J]
.科技资讯,2018,16(12):162-162.
被引量:3
9
罗锋.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探索[J]
.内燃机与配件,2019(3):246-247.
被引量:1
10
陈子威.
基于汽车类企业需求探究中职电气类教学改革[J]
.内燃机与配件,2019(19):267-268.
1
丁世民,王后林,王虎.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4(6):72-73.
被引量:3
2
英焕宇.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高职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6):185-186.
被引量:3
3
王炳艳,张建林.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9):94-96.
被引量:4
4
胡池恩,罗登宏.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J]
.农业职业教育,2002(4):12-13.
5
周明理,罗思思,谢述双.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
.轻工科技,2013,29(12):155-156.
6
李群明.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4(14):171-172.
被引量:13
7
毛传云.
关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
.当代职业教育,2014(6):13-14.
被引量:2
8
王甲聚,李效春.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模式探讨[J]
.科技与生活,2010(5):120-120.
9
王红,傅鹤川.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实践探索——以汽车维修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124-125.
被引量:3
10
王德良,李祥富.
高职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实践探索——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16-19.
被引量:5
职教通讯
2012年 第2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