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瘠薄山地植被恢复技术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承德瘠薄山地的立地条件,在遵循生态植被恢复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对造林地动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节水设施,开展块状山地育苗、隔年移栽、栽植时采取抗旱保墒措施、块状混交等配套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和土壤水分含量,植被盖度也有显著增加,造林成效显著。
作者
赵宏伟
机构地区
河北省承德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12年第2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瘠薄山地
乡土树种
山地育苗
块状混交
标典系列保水材料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月海.
山东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新技术试验[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2):60-64.
被引量:34
2
赵勇,王鹏飞,樊巍,阎亮.
典型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阶段分类——以小浪底库区山地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1):77-83.
被引量:10
3
赵飞,李传荣,孙明高,许景伟,付裕,陆姗姗.
破坏山体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2):135-138.
被引量:8
4
于桂芬,吴祥云,杨亚平,牛昕,王彪.
潞安矿区煤矸石山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2):244-246.
被引量:11
5
张明海,周培金,厉保志,韩朝晖,邓兆华.
浅谈山东省石灰山地封山育林问题[J]
.防护林科技,2006,19(z1):90-9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王月海,房用,乔秀良,李成,鲍竹芳,魏元林,孙思维,丁秀海.
两种新技术在荒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初报[J]
.山东林业科技,2006,36(4):18-19.
被引量:4
2
张德全,桑卫国,李曰峰,王宗泉,盖文杰.
山东省森林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2002,26(z1):93-97.
被引量:51
3
王仁卿,藤原一绘,尤海梅.
森林植被恢复的理论和实践:用乡土树种重建当地森林——宫胁森林重建法介绍[J]
.植物生态学报,2002,26(z1):133-139.
被引量:112
4
李德生,李桂林,刘文彬,杨洪强,许慕农,张基民.
窝铺山区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效益及资源植物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1994,1(2):96-109.
被引量:5
5
范淑英,吴才君.
野葛对红壤坡地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效应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41-143.
被引量:21
6
杜晓军,姜凤岐,焦志华.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研究:基于演替理论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9):1507-1511.
被引量:18
7
孔维静,郑征.
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J]
.山地学报,2004,22(4):445-450.
被引量:27
8
白中科.
山西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十八年回顾[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4):313-317.
被引量:18
9
朱显谟,田积莹.
强化黄土高原土壤渗透性及抗冲性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1993,7(3):1-10.
被引量:113
10
李根柱,韩海荣,张增志.
使用新材料蓄水渗膜造林试验研究初报[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4):92-95.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56
1
吴祥云,李文超,何志勇,王丽丽,任杰,刘梦旅,付玉.
辽东山地核桃楸天然次生林林地蓄水入渗能力试验[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11):1501-1504.
2
王月海,房用,史少军,王卫东,石敬堂,陈克英,隋日光,粘洪琪.
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造林试验[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1):14-15.
被引量:48
3
肖鲁湘,张增祥.
农牧交错带边界判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2):104-111.
被引量:12
4
付强,李伟业.
三江平原湿地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口承载量计算[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3):323-326.
5
袁国海,张丽霞,姜镇荣,王世忠.
辽西地区山杏容器育苗及雨季造林技术[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8,34(2):60-62.
被引量:2
6
张劲峰,宋洪涛,耿云芬,周鸿.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退化林地植被与土壤养分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08,27(7):1064-1070.
被引量:23
7
董立国,李生宝,潘占兵,蔡进军,张源润,蒋齐,夏红玲,王月玲,季波,许浩.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模式与技术体系的探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6):35-41.
被引量:4
8
郑敬刚,张有福,王云,董东平.
太行山中段植被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J]
.河南科学,2009,27(3):292-294.
被引量:13
9
王富,李红丽,董智,董鲁光,孙明高.
城市周边破坏山体的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其植被恢复措施--以山东淄博市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1):92-96.
被引量:4
10
刘艳,宋玉民,陈怀梁,马风云,侯龙鱼.
覆膜方式对4种林木直播造林出苗率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2):113-11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5
1
杨跃萍.云南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和造林工程”[N].中国质量报,2009-02-06.
2
冯敏.三项重点造林工程雏议[J].云南林业,1998(7).
3
伍春艳,王金刚,周宏.
植树造林与技术分析[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4(12):86-86.
被引量:1
4
范伟香.
造林与抚育相结合 提高森林覆盖率[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5(7):104-105.
被引量:8
5
李斌.
青石山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4):164-16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周锦.
山上造林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绿色科技,2016,18(11):94-94.
1
赵宏伟.
瘠薄山地植被恢复技术[J]
.河北林业科技,2013(1):90-90.
被引量:1
2
高杰.
沙棘林的修剪[J]
.山西果树,2009(5):57-57.
3
刘善菊,李兴渠,王洪兰,吴晓春.
瘠薄山地香椿经济林开发试验[J]
.山东林业科技,1994,24(3):18-20.
被引量:1
4
王成生.
瘠薄山地造林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6):121-122.
被引量:1
5
孙苏梅,韩建忠,王随平.
黄金梨关键栽培技术[J]
.河北果树,2007(3):41-42.
被引量:1
6
周长瑞.
瘠薄山地应推广营造侧柏火炬树混交林[J]
.山东林业科技,1993,23(3):31-32.
7
宇会.
板栗早期丰产栽培技术[J]
.河北果树,2017(2):51-51.
被引量:2
8
于晓红.
塞罕坝瘠薄山地造林技术[J]
.河北林业,2007(4):39-39.
9
温学芬,闫凤玉.
瘠薄山地大枣提质增效技术[J]
.河北林业,2003(5):18-18.
10
邹美丽,王芳,马朝纲,王翠香,吴德军.
干旱瘠薄山地侧柏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初步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3):35-36.
被引量:9
现代农村科技
2012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