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鲍德里亚的反生产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生产之境》中,鲍德里亚站在反生产主义的立场用其具有后现代性质的“象征交换”理论从类本质、自然观、历史观、政治经济学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颇有深度的批判。本文主要针对其有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批判做出解读、分析和评论。
作者
何建津
机构地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1-75,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本批判与现代性批判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研究"(09BKS011)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生产主义
鲍德里亚
历史观
政治经济学
象征交换
类本质
后现代
分类号
B56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29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第39页,第154页
2
何建津.
符码政治经济学解释与象征交换批判的二重变奏——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析评[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6):62-67.
被引量:4
3
仰海峰.
生产理论与马克思哲学范式的新探索[J]
.中国社会科学,2004(4):25-36.
被引量:1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2、10、12、10、10、11、18-19、323、324、308、306、200页.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张一兵.
市场交换中的关系物化与工具理性的伪物性化——评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J]
.哲学研究,2000(8):36-43.
被引量:16
2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M].仰海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85-18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214,208,207.
5
俞吾金.
作为全面生产理论的马克思哲学[J]
.哲学研究,2003(8):16-22.
被引量:69
6
张廷国.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J]
.中国社会科学,2004(1):124-128.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
329
1
梁苗.
鲍德里亚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1):260-269.
被引量:1
2
张传开.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深层意蕴[J]
.江海学刊,2004(5):41-44.
被引量:4
3
戴兆国.
马克思伦理精神对现代性伦理建构之意义[J]
.江海学刊,2004(5):49-52.
被引量:1
4
俞吾金.
运用差异分析法研究马克思的学说[J]
.哲学动态,2004(12):3-8.
被引量:25
5
张传开,余在海.
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的确立[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61-65.
6
隽鸿飞.
从生成的概念看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J]
.天津社会科学,2005(1):7-11.
被引量:4
7
周海春.
从个人德性到社会和谐[J]
.哲学动态,2005(3):16-17.
被引量:7
8
衣俊卿.
关于人学研究内在局限性的反思[J]
.江海学刊,2005(5):24-29.
被引量:11
9
王代月.
再读马克思生产理论[J]
.社会主义研究,2005(5):7-10.
被引量:2
10
张传开.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逻辑进程——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
.江淮论坛,2005(5):54-5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
1
姚顺良.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及其方法论根源[J]
.现代哲学,2007(2):5-10.
被引量:12
2
唐正东.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误读[J]
.现代哲学,2007(2):11-15.
被引量:4
3
王晓升.
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的批判[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1-5.
被引量:3
4
曹孟勤.
再生产整个自然界——马克思生产伦理思想研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65(2):69-75.
被引量:2
5
王南湜.
马克思会如何回应鲍德里亚的批判?——对于鲍德里亚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3(2):5-1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徐海红.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反自然还是亲自然——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1):44-5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蕾.
劳动人权、劳动幸福与劳动权利——第二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综述[J]
.社会科学动态,2017(8):112-117.
2
耿言虎.
日常生活中人与自然疏离现象的形成及其应对[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9,40(2):153-159.
被引量:4
1
王鹏.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理论及批判[J]
.理论探讨,2015(5):70-74.
被引量:2
2
杨俊一.
人文精神与生存方式的价值冲突[J]
.学术月刊,2003,35(2):19-23.
被引量:3
3
朱振林,朱嘉.
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理论简论——从“魔力”与劳动地位的争论切入[J]
.学术交流,2014(7):30-34.
4
曾军.
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5):62-67.
被引量:2
5
马新锋.
死亡:在象征交换与二元对立之间[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3):21-26.
被引量:2
6
刘方喜.
试论“自由时间”的双重内涵及两种价值趋向[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9):96-99.
被引量:7
7
何怀远.
“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J]
.哲学动态,2006(1):27-33.
被引量:3
8
张有奎.
物、意义与虚无:从马克思的视角看[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6(1):36-41.
被引量:9
9
唐正东.
马克思“物质生产”概念的哲学内涵论析[J]
.学术研究,2005(5):13-18.
被引量:12
10
仰海峰.
生产主义批判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之维——读《发展观的价值维度——“生产主义”的批判与超越》[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哲学动态
201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