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集分析大洋山、小洋山地区2011年1—4月玻璃鳗样本共84尾,着重分析其耳石微结构特征,为还原长江口地区玻璃鳗的早期生活史过程提供依据。样本平均体重0.130 g/尾,3、4月样本平均体长5.80 cm,3、4月样本体重明显比1、2月高,体长、体重呈线性分布。玻璃鳗耳石长轴半径均值为153.01μm,最大为174.92μm,最小为131.55μm,月际间无明显差异,耳石长轴半径与体长、体重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玻璃鳗耳石大小与其生物学特征无关。样本平均日龄145.33 d,最大183 d,最小117 d,月际间无明显差异。耳石生长轮平均宽度1.06μm,在20~30 d及90~120 d之间分别有2个宽度峰值,120 d之后的耳石生长轮趋于细密,是柳叶鳗变态为玻璃鳗的标志。玻璃鳗耳石生长轮宽度的变化是营养条件、环境变迁和自身生理变化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忠实地记录了其早期生活史过程。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2-216,共5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上海市教委一般项目(编号:2006)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30702)
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编号:09DZ120010C)
作者简介
管卫兵(1972-),男,江苏淮安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资源生殖生态和恢复生态学研究。E—mail:wbguan@sho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