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来日苦无多"至少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苏轼断言人生已近五十,距离仙逝的时日所剩没有多久,有叹人生短暂的凄苦意味。另一种则认为苏轼对前程充满了自信,百年强半之后,迎来的将是一片坦途,未来苦日子不会再多。苏轼认为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否极泰来,有感于神宗"不忍终弃"的厚重恩遇,所以在量移汝州后,内心充满自信,但在给友人杨绘的词中又不便直说,于是引用了韩愈的诗句含蓄道出,致使成了后人难以确切理解的名句。透过苏轼此期间的大量创作,加以彼时大环境等多方面的剖析,可以证实后一种阐释更为可信。"读释氏书,深悟实相"的思想境界对断言"来日苦无多"也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作者 许兴宝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作者简介 许兴宝,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苏州科技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后。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缪钺,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G].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13..
  • 2唐圭璋,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G].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648.
  • 3刘晌,等.旧唐书·韩愈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4202.
  • 4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184.
  • 5张慧民,张进.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