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子宫脱垂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问题,但在年轻妇女,尤其是产后妇女中也有发生。未产的年轻女性发生子宫脱垂的概率在2%左右[1]。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子宫脱垂患者尤其希望能够保留子宫的生育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性功能,同时避免大的手术创伤。1997年,Wu等[2]首先报道了在腹腔镜下将子宫高位悬吊于宫骶韧带治疗子宫脱垂,这一术式此后逐渐被认识,并在临床得到应用。
出处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5-7,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Laparoscopic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
作者简介
朱兰.女.1964年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副组长兼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妇产科核心期刊《实用妇产科杂志》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妇产科核心期刊《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等十余种杂志编委。主持已完成国家及部级课题两项,目前主持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级科研课题三项.负责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做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主编、主译《女性盆底学》等多部著作。2000年及2003年分别获得中华医学会·爱惜康中青年外科优秀论文二等奖,2002年获全国中青年论文一等奖,《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04年全国青年论坛二等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排名第2位)获2004年中华医学二等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排名第8位)获2004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女性盆腔器官膨出与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学研究》获2004年全国中青年医药论坛二等奖(排名第一),2006年获全国第九届青年科技奖。通讯作者:朱兰,E—mail:zhujulie@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