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黑龙江省水田地区保护性耕作重要性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黑龙江省现有水稻种植面积5151万亩,约占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4,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水稻商品粮生产基地。独特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成就了黑龙江大米。闻名全国的"响水大米"和"五常稻花香米"皆产于此。然而随着多年传统的精耕细作,大量农药化肥的施用,致使黑龙江省肥沃的黑土地逐渐贫瘠、板结、沙化,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米质的口感。基于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形势,我们极力倡议在黑龙江省水田地区开展保护性耕作,以达到减少土壤风蚀沙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护水土环境之目的。一、黑龙江省传统的水田耕整地作业流程水田耕整地就是对水田耕作层土壤进行加工整理,为水稻秧苗的栽植和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满足水稻秧苗生长对水田土壤条件的农艺要求。耕、耙、耢是传统的水田耕整地的三部曲,常见为犁耕、旋耕、耙、耢平等作业方式。在旋耕机未传人我国以前,水田整地一向是犁耕后用耙耢碎平。现在普遍采用的是“一翻两旋,三年轮作”的水田整地作业方式。1.水田犁耕:如图1所示,犁耕就是用带犁壁的犁来耕翻水田土壤。它的特点是耕得深、翻土性能好,能将杂草和有机肥料等翻入土中。
作者 张占胜
出处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2年第5期98-99,共2页 Agricultural Machinery Using & Maintenanc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