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访美比较研究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国力的不断增长,中华文化也在加快脚步走向世界,“走出去”成为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发展中备受瞩目的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极其严峻的任务。如何能让中华文化融人世界文化之林同时又大放异彩?我们有过哪些成功的案例?很容易想到梅兰芳访美,
作者
刘璐
机构地区
中国戏曲学院教师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5,共6页
Theatre Arts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兰芳
访美
中华文化
世界文化
“走出去”
文化发展
分类号
J801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6
1
梅玮(梅家第四代孙)2011年10月11日接受作者的采访录音.
2
谢思进、孙利华.梅兰芳艺术年谱[C].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3
齐如山.梅兰芳游美记[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
Me1 Gordon : Stanislavsky in America : an Actor's Workbook, New York : Routledge, 2010.
5
詹姆斯.哈贝克,郭展子.
《黄袍记》和《王宝钏》遭遇美国[J]
.戏剧艺术,1999(4):44-49.
被引量:3
6
焦菊隐文集[M].第三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
共引文献
2
1
郝爽.
文本与演出的互见:1935年至1966年《王宝川》在澳大利亚传播[J]
.戏曲研究,2022(4):307-326.
2
郝爽.
从“中国惯例”到“美国戏剧”:《黄马褂》的媒介书写嬗变[J]
.艺术传播研究,2023(3):103-115.
同被引文献
64
1
董单.
20世纪30年代美国媒体对梅兰芳访美的评价研究[J]
.山东艺术,2023(4):113-120.
被引量:2
2
施旭升.
论中国戏曲的乐本体——兼评“剧诗”说[J]
.戏剧艺术,1997(2):93-105.
被引量:37
3
龙飞.
梅兰芳和几位苏联艺术大师[J]
.俄罗斯文艺,1996(2):46-49.
被引量:2
4
马明.
论张彭春与梅兰芳的合作及其影响[J]
.戏剧艺术,1988(3):34-44.
被引量:10
5
钱仁康.
中法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J]
.人民音乐,1992(1):41-45.
被引量:6
6
陶亚兵.
概述十八世纪中国音乐在欧洲[J]
.中国音乐学,1992(2):126-135.
被引量:3
7
黄翔鹏.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
.中国音乐学,1987(4):4-21.
被引量:176
8
李明正.
梅兰芳与梅耶荷德[J]
.中国京剧,1992(3):40-41.
被引量:1
9
东贝.
梅兰芳与梅耶荷德[J]
.瞭望,1991(32):37-36.
被引量:1
10
江棘.
被遗忘的剧界“权威”——梁社乾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戏曲对外传播[J]
.中华戏曲,2013(2):226-24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8
1
李庆本,李彤炜.
谈华美协进社在梅兰芳访美演出中的作用[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8,0(5):112-122.
被引量:7
2
荆芳,钟鸣.
二十世纪早期京剧海外传播的发展与功能[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16(3):47-53.
3
唐一丹.
中乐西传再认识——18世纪元杂剧《赵氏孤儿》在法传播启示[J]
.人民音乐,2020(8):77-81.
4
李彤炜,李庆本.
梅兰芳访美演出对美国戏剧界的影响[J]
.中国文化研究,2020(3):41-48.
被引量:3
5
孙惠柱,秦子然.
从梅兰芳、斯坦尼访美比较看戏曲走出去的路径[J]
.四川戏剧,2022(11):4-8.
被引量:3
6
张诗洋.
梅兰芳访美演出研究的热点、疑点与难点[J]
.文化遗产,2024(1):48-56.
被引量:1
7
叶可嘉.
苏联汉学家王希礼、文学家特列季亚科夫论中国戏曲与梅兰芳[J]
.戏曲研究,2014(2):64-80.
被引量:3
8
孙惠柱.
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与接受之反思[J]
.中国文艺评论,2016(3):51-59.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维诺格拉多娃,叶可佳.
对“年画”概念、定义及风格的商榷:俄罗斯汉学角度[J]
.年画研究,2023(1):1-14.
2
李奕华.
新时代黄梅戏海外传播中的译介探究——基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2):149-156.
被引量:16
3
庞庆.
浅谈中国戏曲在法国传播过程中的文化障碍[J]
.戏剧之家,2017(1):30-30.
4
罗丽.
东西汇流:戏剧的跨文化改编——兼论改编的策略与案例[J]
.东方艺术,2017,0(23):53-59.
被引量:1
5
戴茜,林一.
媒介视角下的戏曲跨文化传播策略[J]
.戏剧艺术,2018(4):93-101.
被引量:8
6
冯伟,皮野.
政治维度、人民性问题与现实主义论争——从一则史料谈梅兰芳访苏事件的苏联视角[J]
.现代中文学刊,2019(6):104-112.
被引量:3
7
陈琛.
戏曲跨文化改编成功案例探析——由河北梆子《美狄亚》上演30周年谈起[J]
.四川戏剧,2020(9):23-28.
被引量:1
8
李丹.
跨文化视角下莎士比亚戏剧中国行——以1980年后《麦克白》戏曲改编为例[J]
.东南学术,2021(1):228-235.
被引量:5
9
陈倩.
华美协进社与中国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再论梅兰芳访美之始末[J]
.中国文化研究,2021(2):171-180.
被引量:6
10
杨琪.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路径研究[J]
.艺术评鉴,2021(15):153-155.
被引量:2
1
王海文.
从梅兰芳访美演出看当前京剧艺术“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J]
.对外经贸实务,2013(7):78-81.
2
梁燕.
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传播策略[J]
.戏剧艺术,2015(2):73-80.
被引量:6
3
王璐菲.
东西流水终相逢——梅兰芳访美的文化阐释[J]
.青年文学家,2014,0(4Z):155-155.
4
詹争艳.
论梅兰芳访美演出[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49-50.
被引量:1
5
邹荣学.
相见时难别亦难——梅兰芳访美演出的戏剧、文化交流反思[J]
.戏剧之家,2016(13):4-6.
6
孙玫.
从世界现代戏剧史的视角认知梅兰芳访美和访苏的意义[J]
.艺术评论,2017(2):123-129.
被引量:3
7
李向东.
齐如山:梅兰芳赴美演出的总设计师[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1):20-25.
被引量:4
8
张金良,祁淑玲.
中美戏剧交流史上的一桩公案[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0(4):21-26.
被引量:1
9
美国美术馆和媒体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反应[J]
.中国美术馆,2009(2):92-93.
被引量:1
10
万娣.
训练班对新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J]
.明日风尚,2016,0(14):102-102.
戏剧艺术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