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宋明理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必然性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宋明理学是我国10~19世纪期间的哲学型态,其形成与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是中 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程朱道学与陆王心学是其两大主流体系。宋 明理学在中国近古思想史上具有核心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
许总
机构地区
江苏社会科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8-64,共7页
Qilu Journal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程朱道学
陆王心学
核心思想价值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30
1
买向东.
略论中华武术的“整体性”特色[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110-114.
被引量:5
2
姜周存.
从春秋战国时期武侠的兴起看武术的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1999(2):27-29.
被引量:5
3
邱丕相,马文国.
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
.体育文化导刊,2005(4):18-20.
被引量:96
4
李剑鸣.
历史解释建构中的理解问题[J]
.史学集刊,2005(3):19-25.
被引量:47
5
文碧方.
宋明理学中理学与心学的同异及其互动[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4):415-418.
被引量:5
6
杨建营.
武术文化特色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5,26(5):34-36.
被引量:37
7
马文国,邱丕相.
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1-3.
被引量:54
8
丁为祥.
从宋明人性论的演变看理学的总体走向及其张力[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5):72-80.
被引量:5
9
林小美,杨建营.
武术发展历程的阶段论[J]
.体育科学,2006,26(9):75-78.
被引量:19
10
王岗,吴松.
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J]
.体育文化导刊,2007(2):21-23.
被引量:90
引证文献
6
1
杨建营,邱丕相.
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47-50.
被引量:26
2
陈一辉.
宋代程朱理学发展历史背景及其影响解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19):92-94.
3
孙钰.
浅谈历史长河中的宋明理学[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15):33-33.
4
李菁叶.
浅析以时空观念为依托,以史料实证为依据,建构历史解释——以高中历史重难点"程朱理学"为例[J]
.重庆陶研文史,2019,0(1):82-86.
5
李菁叶.
浅析以时空观念为依托,建构历史解释——以高中历史重难点“程朱理学”为例[J]
.新课程(中学),2019,0(11):108-109.
被引量:1
6
黄天宇,张其成.
孙思邈胆虚寒论治失眠思想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9):1100-110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杨永波.
探析武术文化中礼德思想的发展历程[J]
.传承,2010(3):154-155.
被引量:1
2
杨建营,邱丕相.
武术精神的历史演变及21世纪发展的新趋势[J]
.体育学刊,2008,15(10):92-95.
被引量:35
3
邱丕相,杨建营.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
.体育学刊,2008,15(12):1-5.
被引量:32
4
杨建营,唐文兵.
武术的本质特征探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4):420-422.
被引量:28
5
邱丕相,杨建营.
武术特征的文化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5-8.
被引量:29
6
邱丕相,杨建营.
当代武术的三重使命[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1-5.
被引量:20
7
邱丕相,杨建营.
武术概念研究的新视野[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6):1-5.
被引量:38
8
杨建营,邱丕相.
“国家需要”对武术发展的驱动力探析[J]
.体育学刊,2010,17(2):94-98.
被引量:38
9
潘玲.
中学武术业余训练嵌入德育的可行性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1(4):11-12.
10
龙行年.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源流探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1):20-27.
被引量:4
1
郭润伟.
薛瑄和程朱道学的终结[J]
.晋阳学刊,1988(5):58-62.
被引量:1
2
曾军.
纪念阳明先生 弘扬王学精华——“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
.孔子研究,1999(3):119-121.
3
陈莉莉.
程朱理学的为己之学[J]
.青年与社会(下),2014,0(8):350-350.
4
李振宏.
朱熹絜矩思想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15-22.
被引量:4
5
王喜伟.
儒、道、释文化对舞蹈艺术的影响[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12):146-147.
被引量:1
6
乔福锦.
民间社会之文化重建——以朱子人生志业为案例[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0(1):337-359.
被引量:1
7
邢兆良.
晚明社会思潮与宋应星的科学思想[J]
.孔子研究,1990(2):75-83.
8
蒋益.
由理即心——略论朱子哲学中的心灵概念对心学的预备性影响[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35(2):59-61.
9
刘妮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困境与出路[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4):71-73.
10
向达.
王阳明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2):113-115.
被引量:1
齐鲁学刊
200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