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可以把为了解释各种量子疑难(包括所谓的量子悖论)而发明或创立的量子逻辑群总结为四类:冯.诺意曼等开创的量子格论学派、莱欣巴赫为代表的多值量子逻辑学派、玻尔等学者坚持的互补性辩证逻辑学派、范.弗拉森原创的模态逻辑解释学派。这四类量子逻辑对量子疑难的解决既有成绩也有不足。通过我们对量子力学理论的细致理解,来自于不确定关系、波粒二象性和双缝实验等的典型量子悖论都可以消解,因此前三种量子逻辑的创立基础很可能并不存在,而测量难题也并不能仅通过模态逻辑解释消解。但即便如此,仍不能说量子逻辑对于解释量子疑难不是有意义的尝试,更不能说量子逻辑作为非经典逻辑的本性已经完全昭然若揭。因此无论如何,量子逻辑进路是并且仍将是通过量子力学解释达到理解微观世界不确定性本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及哲学的理论传统。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1,共5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zxc33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万小龙(1964-),男,江苏常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马克思主义二厂程“科学技术哲学,,首席专家,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物理学哲学和逻辑哲学研究;
李福勇(1965-),男,河南郑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2007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