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制度背景——“知识经济”批判
被引量:32
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0年第2期66-76,共11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共引文献111
-
1陈文.刑法法益语境下的生态人格[J].社会科学家,2019,0(12):132-139. 被引量:3
-
2陈阿江.理性的困惑——环境视角中的企业行为判别[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2-7. 被引量:7
-
3李钢.制度变革中的社会公平与地方政府限度——以集体林改为分析中心[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2):45-48. 被引量:1
-
4程奇奇.休谟的“效用”理论及其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13(3):29-37. 被引量:1
-
5郑春芳.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评“经济人”理论[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2):222-237. 被引量:2
-
6李东.家族理性与家族企业[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3):155-180. 被引量:4
-
7王苏珂.个体理性引发的集体非理性——解读经济危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1):125-126. 被引量:2
-
8周长城,刘中荣.中国经济社会学恢复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辑刊,1999(4):32-37. 被引量:2
-
9袁正.经济理性、消费异化与生态环境危机[J].海派经济学,2011,9(1):93-107.
-
10赵磊.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危机:唯心抑或唯物?[J].海派经济学,2004,2(4):77-8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313
-
1熊巧琴,汤珂.数据要素的界权、交易和定价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21(2):143-158. 被引量:275
-
2汪丁丁.激发企业家能力——个性化经济的价值决定之四[J].IT经理世界,2001(13):112-115. 被引量:1
-
3汪丁丁.互补性、概念格、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J].经济研究,2001,36(11):84-93. 被引量:28
-
4胡伟,王世雄.构建面向现代化的政府权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研究[J].政治学研究,1999(3):1-14. 被引量:58
-
5秦海.制度范式与制度主义[J].社会学研究,1999(5):38-67. 被引量:38
-
6马郑刚.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J].社会科学,1999(9):20-23. 被引量:3
-
7温晓莉.知识经济社会与法理学的更新[J].法学,1999(11):18-19. 被引量:20
-
8郭宝平.行政改革理论和实践的特点与误区[J].中国行政管理,1999(1):29-30. 被引量:13
-
9汪永成.新一轮行政改革应选择新的战略方向[J].理论学习月刊,1998(2):27-28. 被引量:5
-
10郑杭生,郭星华.试论社会控制的度[J].天津社会科学,1993(5):55-5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32
-
1谭观音,黄钧铭.信息时代供应链企业知识交易博弈探析[J].市场周刊,2010,23(2):10-11.
-
2矫海霞.试论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J].学术交流,2005(4):11-16. 被引量:8
-
3陈振娇,赵定涛,扶元广.租金博弈中的腐败与民主监督——转型期民主监督的腐败预防机制[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3):26-30. 被引量:6
-
4张弢.知识联盟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69-72. 被引量:5
-
5阿迪力.买买提.社会转型和人力资源资本化探析——兼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问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130-134.
-
6周波.知识交易的定价[J].经济研究,2007,42(4):79-89. 被引量:31
-
7许强,高汝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则[J].探索与争鸣,2007(10):51-53. 被引量:1
-
8孙斌栋,王颖.区域经济增长中制度绩效的理论分析--生产要素的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08,20(4):3-11. 被引量:7
-
9马新彦,石睿.论知识经济时代空间隐私权的侵权法保护——以美国侵权法空间隐私权保护为启示的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28(2):157-168. 被引量:15
-
10贾宪洲,孙戈兵,叶子荣.知识互补性与专业化的局限:一个新兴古典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135-13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09
-
1陈志权,舒丹.论创业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J].宁夏党校学报,2019,0(5):124-128.
-
2黄南,郑琼洁.新时期中国新经济发展的趋势把握与战略思考[J].金融发展,2019(2):32-39. 被引量:1
-
3戴芳菁.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验班比较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4):104-105. 被引量:3
-
4唐屹.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探讨[J].新商务周刊,2019,0(5):36-36.
-
5杨红娟.基于知识联盟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构建[J].经济问题,2008(4):62-64. 被引量:3
-
6牛小侠,金香花.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1(4):12-15.
-
7李书华.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国内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比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91-96. 被引量:30
-
8阿不力克木.艾则孜,谭刚,麦买提.乌斯曼,阿力甫.那思尔.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5):107-112. 被引量:20
-
9谭观音,黄钧铭.信息时代供应链企业知识交易博弈探析[J].市场周刊,2010,23(2):10-11.
-
10李卓娅,米琴.新经济视角下我国传统产业升级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7):62-62. 被引量:1
-
1应宇芳.简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J].常熟高专学报,2003,17(3):7-8.
-
2孙文营.《“知识经济”批判》评介[J].教学与研究,2008(2):95-96.
-
3周穗明.西方全球化理论与反全球化思潮[J].岭南学刊,2002(1):81-86. 被引量:15
-
4方友金.从所有制关系到交换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批判的意义[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1-5.
-
5李志祥.论法兰克福学派经济批判理论的思想特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22-24.
-
6杨宇环.揭开后现代的神秘面纱——读大卫·哈维的《后现代的状况》[J].室内设计,2010(3):50-53.
-
7卜祥记.《资本论》当代性诠释的哲学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08(6):39-45. 被引量:2
-
8李志祥.从生产关系批判到生产力批判[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5):45-5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