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犯罪动机如何影响量刑——兼论同罪亦当不同罚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同罪同罚的基础是罪责,这是量刑均衡之稳定性的体现;同罪异罚的缘由是刑罚目的之考量,这是量刑均衡之变易性使然。可以比较的是前者,经常变化的是后者。司法实践中只有在罪责的基础上顺序考量犯罪动机等影响量刑的具体化与个性化因素,才能实现真正的司法正义。
作者
刘军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8-44,共7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罪刑该当与量刑规范化研究"(09YJA820042)
关键词
量刑均衡
犯罪动机
同罪异罚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2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1
刘军.
量刑如何实现均衡——以量刑规范性文件为分析样本[J]
.法学,2011(8):148-159.
被引量:10
2
陈和华.
犯罪动机的本源、性质和形成[J]
.政法论丛,2010(2):21-27.
被引量:19
3
冯亚东,张丽.
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6):40-46.
被引量:17
4
王敏.
关于犯罪动机的跨学科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1(3):46-53.
被引量:6
5
刘军.
基准刑:撬动法定刑的阿基米德之点[J]
.齐鲁学刊,2011(5):102-10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李立众,刘代华.
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J]
.中外法学,1999,11(1):31-39.
被引量:104
2
金泽刚,侯永久.
对犯罪目的与目的犯的探讨[J]
.山东法学,1999,14(2):48-50.
被引量:4
3
丁银舟,郑鹤瑜.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J]
.法商研究,1997,15(4):57-62.
被引量:72
4
栗克元.
犯罪动机新探[J]
.现代法学,1996,18(2):92-95.
被引量:7
5
牛忠志.
论犯罪动机——为犯罪动机的构成要件地位而呐喊[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18(1):64-69.
被引量:10
6
屈学武.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基于受虐女性杀人命案的法理分析[J]
.环球法律评论,2005,27(1):58-70.
被引量:50
7
张爱艳.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基础及借鉴价值[J]
.理论学刊,2006(11):96-98.
被引量:9
8
劳东燕.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
.中国社会科学,2007(3):126-139.
被引量:541
9
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许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604页.
10
黄丁全.《论刑事责任理论中的危机理论-期待可能性》,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四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版.
共引文献
48
1
陈宏,范志飞.
轻罪治理背景下盗窃犯罪动机分析及治理建议[J]
.人民检察,2023(S02):48-49.
2
石经海,苏桑妮.
论“期待可能性”的平易化[J]
.刑法论丛,2021(2):340-374.
被引量:4
3
赵晓波.
被害人角色对诈骗罪认定的影响——以针对老年人的会销诈骗为例[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7):221-223.
4
潘億佳.
高空抛物罪构成要件的法教义学分析——基于本罪公共秩序保护法益的展开[J]
.法大研究生,2023(1):96-120.
5
陈和华.
犯罪动机理论问题之再思考[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13(5):33-41.
被引量:7
6
胡春妮.
期待可能性实质与地位探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34-36.
7
张文.
“期待可能性”理论新探——从刑法导向观变革视阈[J]
.金陵法律评论,2010(1):48-55.
8
毛虎.
期待可能性理论浅析[J]
.金田,2012(7):328-328.
9
冯亚东.
对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性分析[J]
.现代法学,2009,31(4):92-103.
被引量:22
10
刘源.
论期待可能性在刑法中的表达与体系性地位——对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规定的另一种解读[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72-7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23
1
周光权.
法定刑配置的优化:理念与进路[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2,30(4):38-53.
被引量:45
2
刘艳红.
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刑法教义学根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1):107-123.
被引量:213
3
熊亚文.
抽象危险犯:理论解构与教义限缩[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5):108-125.
被引量:48
4
刘艳红.
刑法的根基与信仰[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2):150-170.
被引量:106
5
张明楷.
集体法益的刑法保护[J]
.法学评论,2023,41(1):44-58.
被引量:88
6
宁凯惠.
论法律规范的发生机制——基于社会认知的视角[J]
.法学评论,2021,39(6):141-147.
被引量:3
7
黄小飞.
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差异:量差说的辩护与拓展[J]
.北方法学,2022,16(6):118-132.
被引量:16
8
李继红,肖渭明.
自由意志行为刑事责任论纲[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7,19(2):22-27.
被引量:8
9
陈兴良.
口袋罪的法教义学分析: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为例[J]
.中国检察官,2013(17):74-74.
被引量:8
10
陈兴良.
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J]
.现代法学,1996,18(3):14-25.
被引量:196
引证文献
8
1
张勇.
恶意犯罪的类型阐释[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6):3-19.
被引量:5
2
刘博涵.
新冠疫情中涉疫犯罪的刑法应对——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实现为路径[J]
.刑法论丛,2020,6(4):1-21.
被引量:2
3
王媛媛.
跨越从死刑立即执行到死缓的鸿沟——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考察[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23-25.
4
黄彬.
“伊吉拉特”视角下恐怖活动关联行为的评价与现实化[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4):101-113.
被引量:7
5
王保战.
悔罪如何影响量刑——量刑方法的具体适用[J]
.法律方法,2014,20(2):334-345.
被引量:2
6
曹波,王芮.
英国仇恨犯罪立法动态及其镜鉴[J]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28(4):5-14.
7
童德华,成梦露.
合规视野下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合理分担[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33(6):95-103.
被引量:1
8
何群,张书惠.
论集体法益保护之司法限制:以代替考试罪为视角[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2(5):55-65.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时延安.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政策目标及其实现[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4):15-31.
被引量:8
2
叶捷,陈天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制假售假犯罪的刑法应对[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4):41-46.
3
张勇.
论气候累积犯的刑法规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4,42(5):140-153.
被引量:5
4
胥献文.
悔罪影响量刑问题研究[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7(2):99-103.
被引量:1
5
高永明.
论刑事忏悔的量刑影响[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6,31(3):25-33.
被引量:2
6
仇塍迪.
恐怖活动犯罪的罪种划分问题分析[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9,0(4):33-38.
7
吴裕飞.
《反恐法》安置教育的法律性质及立法完善[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2(3):32-38.
被引量:1
8
巩瑞.
我国涉恐人员矫正机制的不足及其完善[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9,31(3):52-58.
被引量:1
9
倪春乐,陈嘉鑫.
内陆城市暴力恐怖犯罪防控警力资源布局的再构建--以C市为例[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0,32(1):146-153.
被引量:3
10
闫晓敏.
预备行为实行化的正当性分析——基于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的思考[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0,32(3):41-46.
1
张明楷.
关于类推的几个问题[J]
.法学研究,1987,9(2):46-51.
被引量:1
2
马章民.
从现行刑法的修正与完善看刑法的变易性[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7):10-11.
3
薛瑞麟.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修改与评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6):117-124.
被引量:3
4
刘军.
量刑如何实现均衡——以量刑规范性文件为分析样本[J]
.法学,2011(8):148-159.
被引量:10
5
张雷.
浅析影响罪刑相适应原则适用的几个犯罪个性化因素[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37-39.
6
汪平秀.
论梁启超民族思想的特点[J]
.兰台世界,2016(20):158-160.
7
杨剑波.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初探[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1):20-24.
被引量:2
8
蒋文军,蒋毅.
言词证据的审查与运用[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2):44-48.
9
甘忠荣.
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条款研究——试论类推立法[J]
.法学,1989(10):28-30.
被引量:3
10
刘克毅.
试论类比法律推理及其制度基础——以普通法的运作机制为例[J]
.法商研究,2005,22(6):87-94.
被引量:10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