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万国公报》传播的近代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在传播包括化学在内的近代科技知识、科学方法论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
汪丰云
顾家山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出处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2-96,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林乐知
万国公报
近代化学
科学方法
农业化学
放射化学
分类号
O6-09 [理学—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17]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2
姚松龄.教会报人林乐知,传记文学,1970,16(2).
3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l.
4
傅兰雅.化学易知.万国公报,1882,714:9448.
5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试用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53.
6
韦廉臣.格致探原-论原质.万国公报,1874,301:24-26.
7
刘阳.
《万国公报》与戊戌时期农业改良[J]
.农业考古,2010(4):57-63.
被引量:1
8
王民,邓绍根.
《万国公报》与X射线知识的传播[J]
.中国科技史料,2001,22(3):234-237.
被引量:6
9
邓绍根,王民.
诺贝尔奖在中国的早期报道[J]
.中国科技史料,2002,23(2):127-135.
被引量:1
10
周辉湘.
林乐知和《万国公报》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100-10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李天纲.
简论林乐知与《万国公报》[J]
.史林,1996(3):60-68.
被引量:8
2
王笛.
清末民初我国农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J]
.中国农史,1987,6(1):65-81.
被引量:29
3
曹幸穗.
我国近代农业科技的引进[J]
.中国科技史杂志,1987,22(3):26-31.
被引量:8
4
闵宗殿,王达.
晚清时期我国农业的新变化[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4):64-72.
被引量:7
5
邹德秀.
中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落后原因的探讨[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5(2):48-51.
被引量:6
6
李佩珊.诺奖百年看中国[J].新华文献,2001,(11):155-155.
7
佚名.努培尔奖金与1914年世界伟人之得奖者[J].科学,1916,2(4):463-465.
8
袁同礼.诺贝尔奖金Nobel Prize[J].东方杂志,1919,16(5):159-160.
9
-.诺贝尔文学奖金之本年得奖者[J].东方杂志,1920,17(18):43-44.
10
[3]李楚材.教会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407.
共引文献
7
1
王红霞.
晚清华人了解西医的窗口——《万国公报》[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27(3):254-263.
被引量:3
2
李婧,姚远.
《格致新报》及其理化知识传播新探[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4):742-746.
被引量:7
3
张恒,赵文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林乐知研究综述[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29(4):50-53.
被引量:1
4
刘菲雯.
异域新知的大众传播史:X光在近代中国[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9):94-109.
被引量:3
5
崔军锋,赵胜美.
技术、观念与社会想象——X光知识与技艺在近代中国的传布与接受(1896-1949)[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43(3):68-80.
被引量:4
6
张腊梅,商继敏,李子炯,任宇芬.
固体物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轻工科技,2021(11):167-168.
被引量:1
7
黄冠平.
林乐知与上海中西书院:古代书院的传承与嬗变[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41(3):38-45.
1
银参与的芳基重氮盐的三氟甲基化反应:将氨基转化为三氟甲基[J]
.有机化学,2013,33(10):2259-2259.
2
张秋云.
物理化学教学应充分重视科学方法论的教育[J]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19(2):22-23.
3
5月12日 德国有机化学家、农业化学的奠基人李比希诞生日[J]
.科技展望(幻想大王),2006(9):1-1.
4
本刊编辑部.
2009年公开的专利集锦(十五)[J]
.今日农药,2010(6):48-49.
5
徐祖民.
21世纪几个化学前沿学科的初步探讨[J]
.化学教学,2001(4):30-33.
被引量:5
6
张文根.
浅论化学发展史上机遇的利用[J]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2):39-41.
7
杨昱,徐雅琴,杨玉玲.
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实验室科学,2011,14(4):35-37.
被引量:12
8
李浙齐.
2-苯基环丙烷羧酸丙酯异构体色谱分离过程研究[J]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19(3):178-181.
9
詹孝鹏,薛梅.
研究结果的复核验证与科学方法论[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17(4):9-12.
10
李文辉.
有机合成反应选择性及其控制策略[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3):90-96.
被引量:3
化学教育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